泰國女總理出爐 民主前路仍多歧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17日訊】泰國國會大選和平落幕,前總理他信的小妹穎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成為泰國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但面對擺在眼前的諸多難題,穎拉未來能否和解各方歧異,成為民眾疑慮的焦點。

文 ◎ 邢天行

泰國7月3日舉行國會大選,「為泰黨」獲得過半席位,其候選人泰國前總理他信的小妹穎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即將成為泰國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這次選舉是泰國自1932年施行君主立憲制以來的第26次國會下議院選舉,共有42個政黨參加,競爭國會下議院500個席位。根據初步選舉結果,穎拉領導的為泰黨贏得過半的264席,顯著領先原執政黨、阿披實‧維乍集瓦(Abhisit Vejjajiva)領導的泰國民主黨,按照泰國法律可以單獨組閣,但穎拉決定聯合4個小黨執政,這將更加孤立民主黨。

之前雖有民調表明,穎拉將有可能在選舉中獲勝,但是為泰黨能獲超過一半席位,取得壓倒性勝利,卻是黨內外不少人所始料未及的。

穎拉應運而起 李代桃僵

就在兩個月前,穎拉還是一名低調的商界女性。現年44歲的穎拉,在全家9個孩子中排行老么,原執掌他信家族企業。她有清邁大學政治系、美國肯塔基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但無從政經驗。

穎拉在大選中的崛起,顯示了他哥哥他信的政治影響力並未衰退。為泰黨打出「他信思考,為泰黨行動」的口號;他信也不諱言,穎拉是其「分身」。

為泰黨成立於2008年9月,前身是被解散的他信政黨,因此他信被視為為泰黨的「幕後老闆」。

在阿披實宣佈提前大選之後,5月16日,為泰黨推出穎拉作為候選人。當時有資深人士指出,為泰黨內各山頭都缺乏足夠的號召力,穎拉是他信的最後一張王牌,穎拉代兄從政,支持他信的人毫無疑問也會支持穎拉。

在短短的6周內,穎拉團隊精心安排了幾場商業式行銷造勢活動,使穎拉能在選戰拉票期間迅速吸睛。其他多黨派承認,無法在造勢上與為泰黨相比。

展現女性特質是穎拉的競選殺手鐧。這一策略據說來自於幕後高人指點。穎拉要求選民給她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希望外界能把她看作是一個致力於國家和解的女性。她承諾不會為其兄被政變推翻而尋求報復。

「紅衫軍」多數是泰國中下層農民,在他信執政期間受益,是他信忠實的維護者。他信靠著農民支持,在2001和2005年兩度勝選,此次「紅衫軍」的支持又使穎拉大獲全勝。泰國人口稠密的東北部是他信和穎拉的家鄉,是「紅衫軍」的大本營。民主黨自曝,打不進東北部,此次選舉在這一地區的席位大幅下降。

反觀阿披實的慘遭敗北,與其說他執政平庸,不如說是時運不濟。阿披實自2008年12月組閣以來,可謂內憂外患不斷。其時,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以出口為主導的泰國經濟增長乏力,民生艱難。擁護他信的「紅衫軍」連番集會示威,衝擊東盟峰會,長期佔據曼谷市中心商業區,最終被軍隊鎮壓,局勢動盪。在泰柬邊境問題上,原民主黨的支持者「黃衫軍」與阿披實政府又產生了嚴重分歧,民主黨的支持率因此大大降低。

泰國一些資深分析家以及普通民眾都認為:不少選民既不喜歡「紅衫軍」,也不喜歡他信,卻把票投給了為泰黨,其中一個原因,是為泰黨的惠民承諾比民主黨的更加吸引人;另一個原因則是被穎拉的可親形象打動。她沒有醜聞、形象清新,舉止冷靜、不批評對手。在求變求新的心理下,人們更願意給穎拉一個機會。泰國還從來沒有女總理,有個女總理令人興奮,說不定是好的開始。

穎拉的勝出,正應了中國一句古話:時也、命也、運也。


泰國民主黨候選人阿披實‧維乍集瓦(Abhisit Vejjajiva)在競選總部宣佈落選。(Getty Images)


局勢受關注 和解路崎嶇

泰國資深媒體人林宏說,度過大選這關,只是像沒有流產而幸運地誕生了一個嬰兒。這個民主的嬰兒將如何成長,泰國民主之路還要經過多少崎嶇歷程,都不能抱以太樂觀的態度。

面對各階層難以調和的歧見,面對黨內各種不同的人群,穎拉能否平衡好諸多關係呢?諸多棘手問題擺在新總理面前,這比選舉艱難多了。

首先,他信是潛在的動盪導火索。他信在電話中已經表明近期不會回國,也不會通過未來政府為他赦免貪污的罪名,穎拉也表示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法律。此明智之舉暫時穩定了民心。不過將來怎樣,很多人心存疑慮。

其次,穎拉如何兌現其競選支票。在大選期間,穎拉許諾:要免費發給每年新入校的80萬中小學生每人一台可攜式電腦;在泰國所有村莊建立發展基金,給每個村莊投入30萬到200萬泰銖。這兩筆錢算下來都是巨額數字。錢從哪裡來?此外,為泰黨還許諾:提高大米收購價格一倍,實現全民醫療保障,給農民發放信用卡等等。這些目標的實現無疑都要靠政府的財政支持,能不能兌現,是個大問題。兌現過程將引發什麼後果,也是複雜的變數。

如何與軍方消除藩籬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現任泰國陸軍副司令巴育,承諾不干預選舉結果,有傳言說這是因為為泰黨私下承諾了「不報復」軍人。不過,民眾質疑:「暫時的和解是可能,2年後呢?」軍隊去年在曼谷驅散「紅衫軍」反政府集會,衝突中造成91人死亡,千多人受傷,指揮官就是巴育。「紅衫軍」大眾要求懲治鎮壓兇手的呼聲從未停止,穎拉是否能平息黨內的報復呼聲而不追究血債?

不過,儘管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泰國和解之路困難重重,但多數人仍然對泰國未來民主的進程抱著熱望,畢竟泰國已經走在了民主之路上。◇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232期的焦點新聞)

相關新聞
污染嚴重  泰國河川水質惡化
寺廟爭端令泰國退出世界遺產公約
美國人口販運黑名單  泰國在列
泰國大選越近  買票行情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