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加國知音眾 絲竹仲夏送清風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8月11日訊】 (大紀元記者蘇雋加拿大渥太華採訪報導)應渥太華室內音樂藝術節(Ottawa ChamberFest)邀請,暨樂團成立20週年之際,台灣絲竹樂器演奏團——采風樂坊,於8月5日在渥太華成功舉辦了一場大型音樂演奏會。

樂坊演奏的曲目多樣、風格各異:時而疊韻起伏、深沉委婉;時而歡快流暢、熱情奔放。渥太華現場觀眾不斷報以掌聲,反應熱烈。

演奏會後的音樂座談會上,大紀元記者現場採訪了樂坊團長、知名二胡演奏家黃正銘先生以及音樂總監、笛子演奏家吳宗憲先生。

傳承絲竹樂器 演繹中華經典及現代創新音樂

黃正銘團長介紹說:「采風樂坊成立於1991年,初衷是傳承絲竹樂器,弘揚中國、尤其是中國南方以及台灣的傳統音樂。」

樂坊組合了傳統中華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二胡、笛子、琵琶、古箏、揚琴和阮鹹等六種樂器,不僅保存了傳統絲竹音樂與台灣音樂的特色,同時更能凸顯其合奏的獨特性與多元發展的可能性。這種絲竹樂器的組合演奏是樂坊最主要的表演形式之一。

20年來,采風樂坊一直活躍於海內外樂壇,走遍台灣、亞洲、歐洲以及美洲等地,獲得了良好的聲譽和較高的知名度。表演內容除了傳統絲竹音樂外,還致力於現代創新音樂的演奏。曲目日趨多元化,進而與西方樂隊融合,演奏各類風格的音樂。

樂坊與西方音樂家及樂隊的合作史可以追溯到10年前。吳宗憲總監告訴記者,樂坊每年都到歐洲參加音樂節的演出。他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雖然中西方傳統樂器不同,對音樂的表現手法不同,但采風樂坊的演奏一樣能在西方社會中獲得共鳴,與西方觀眾互動熱烈。」

精彩的演奏基於對中華文化的深入理解

黃正銘團長也表示樂坊在西方很受歡迎:「世界越來越沒有距離,越來越沒有框框。在西方社會,越來越多人在探索東方文化與東方音樂。我們發現很多西方觀眾也能欣賞到中華傳統音樂中的豐富內涵。」

吳宗憲總監對此的理解是:「談到中華文化這一概念,可以很抽像卻又可以很具體。但我們不能否認佛家的法、道家的道以及儒家的自然倫理對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

他認為作為一個演奏家,首先要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厚的感情、透徹的體悟,才能用傳統的樂器為觀眾更好地演繹傳統、經典的曲目。

甫歡慶成立20週年的采風樂坊應加拿大渥太華室內樂協會、溫哥華夏日藝術節協會及多倫多湖濱中心之邀 請,8月份於加拿大三大城市的藝術節演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贊助采風樂坊進行為期10日之加拿大音樂之旅,讓加國友人也有機會欣賞采風樂坊精湛的 演出、聆聽台灣民謠,透過台灣作曲家音樂作品認識台灣。

采風樂坊此行將參加渥太華國際室內樂藝術節(Ottawa ChamberFest)、溫哥華音樂季(Vancouver MusicFest)及多倫多湖濱中心幸運料理藝術節(Fortune Cooking Festival),演出3場大型音樂會,1場親子音樂會、1場音樂座談以及1場工作坊。演出曲目包含經典台灣民謠、傳統樂曲以及台灣作曲家吳丁連、蔡淩 蕙、李英、林岑陵及新銳作曲家蔡欣微的現代創作,曲風多樣、精彩可期。

相關新聞
8月加國通脹回升至4% 央行面臨再加息壓力
加政府領袖國會祕書:必須制止活摘器官
曾被強送精神病院 加國華人抗議成都辦大運會
中共電子極權四組合 更嚴厲監控14億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