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2011全球憤怒之年

人氣 2

【大紀元2011年09月02日訊】9月1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評論文章表示,2011年正變成全球憤怒之年,在全球範圍內有眾多國家爆發各種形式的街頭抗議或民眾起義活動,唯有美國例外。

文章認為,對執政階層的財富規模與腐敗程度的憤怒,引發了各國的抗議運動;所有這些動盪與「全球化」息息相關。

2011年 全球憤怒

文章寫道,2011年初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為全年定下了基調:在突尼斯和埃及政權垮臺後,如今,利比亞的穆阿邁爾‧卡扎菲(Muammer Gaddafi)被趕下了台,而敘利亞也爆發了抗暴。

另外,一些形式較為溫和的民變正席捲全球。在中國,一起工廠事故和高鐵撞車事故引發了公開示威與在線抗議活動。在印度,數千名示威者出現在全國各地街頭,支持社會活動家與絕食抗議者安納•哈扎爾(Anna Hazare),讓印度政府被迫同意出台新的反腐措施。在歐洲,雅典爆發了政治騷亂,馬德里出現了靜坐示威,倫敦則發生了打砸搶事件。在智利,過去兩個月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與工會遊行,要求加大社會支出。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市的主要街道上滿是抗議生活成本高昂的民眾。

文章認為,2011年的許多民變,都是感覺未享受到經濟增長好處、並對腐敗感到憤慨的普通民眾,對全球聯繫緊密的精英階層的反抗。

對執政階層的財富規模與腐敗程度的憤怒,引發了突尼斯和埃及的起義活動。對於腐敗現象與官員犯罪的指控,是中國和印度公眾抗議活動的主因。而對年輕人缺乏機會以及中產階級生活水準不斷下滑的不滿,則是西班牙、希臘、以色列與智利示威活動的共同主題。

各國動盪與「全球化」息息相關

文章認為,所有這些動盪與「全球化」息息相關,「全球化」提升了富人的收入,同時創造了一個壓低非熟練工人工資的國際勞動力市場。「全球化」還培育了一個全球溝通網絡,從而使得反抗的想法與活動圖像在全球快速傳播。

1968年,世界各地就出現了學生抗議運動。1989年,不僅柏林牆被推倒,中國也爆發了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文章表示,2011年或許將與1968、1989年一道,被列為全球起義之年。

獨美國例外

但是,一個引人註目的例外是美國。美國同樣顯示出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中產階級生活水平面臨威脅,以及民眾對於政治與商業精英階層的憤怒。然而迄今為止,所有這些憤怒——不管是左派的還是茶黨(Tea Party)右派的——都通過媒體或選票、而不是通過街頭混亂而得到了表達。

文章認為,與其它國家相比,美國的政治文化向來更強調個人主義、輕視平均主義。在美國,儘管成功人士會獲得巨額回報,但人們同樣相信作惡者將受到懲罰。美國高管被迫「遊街示眾(perp walk)」、總統們因性犯罪遭彈劾的情形傳遞了一個訊息,即沒有人可以超越法律,且腐敗將不會被容忍。

(責任編輯:肖笙)

相關新聞
示威人士失蹤  卡扎菲反人類罪
也門總統允辭  人民要他立刻下台
阿拉伯世界逃避暴力難民激增
突尼斯開始審判前總統本‧阿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