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保證穩定金融體系 效果待觀察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經濟衰退恐慌蔓延,全球股市震盪之際,經濟產值占世界85%的20國集團(G20)財長為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聲明保證央行的支援,以避免動盪擴大。

路透社報導,20國財長及央行行長22日在華盛頓的晚餐會議後發布公報表示,「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確保銀行體系及金融市場的穩定」。

投資人憂心銀行對希臘債務曝險過高,導致歐洲銀行股暴跌及貸款利率攀升,加上美國經濟二次衰退的危機,全球股市22日跌至13個月來的最低點。

歐洲金融穩定機制

有關以槓桿化擴大資金規模4,400億歐元(6,040億美元)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一事,G20公報中指出,其成員將「採取行動,增加EFSF的彈性,使其效用最大化」。不過未提出具體細節,而相關會議將於10月舉行。

EFSF允許在次級市場收購政府公債,協助受困銀行。槓桿化係擴大放款規模,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期間,聯準會為啟動凍結的市場,曾透過財政部的信用擔保擴大了放款金額10倍。此方式有助於安撫銀彈不足的市場疑慮,美國、加拿大都予以支持。

然而,提案需取得國會同意,且槓桿化可能被視為潛在負債,對於經濟規模較小的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或許有幫助,但不足以解決更龐大的西班牙、義大利債務。歐元區官員認為槓桿化將導致重大的適法性問題。

歐洲領導人對此存在分歧,如德國已反對投注更多的錢給債台高築的敗家子,如希臘。此外,對於歐洲央行(ECB)購買債務危機國家公債的做法也存在疑義。

不過,歐盟面臨著美國及國際的壓力,要求其採取「大膽策略」。

分析師認為,公報還無法達到給予市場信心的目的。澳洲投資策略公司「AMP資產」的負責人奧利弗(Shane Oliver)說:「沒有堅定的行動,投資人很快就會看穿,無法給予任何幫助。」

開發中國家:不直接援助

另一受到矚目的是被稱為「金磚」的開發中國家角色。稍早曾展現援助意願的中共當局,並沒有在本次會議中提出承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開發中國家應擴大國內需求,以彌補歐美疲弱形成的缺口。然而,對於美國多次要求的人民幣升值,卻支字未題。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透過聲明表示,將「合作幫助歐洲走出債務問題,但不會以雙向進行,而是透過國際集團或機構」。

相關新聞
穩住市場 G20準備通力合作
G7討論經濟 歐股開盤下滑
G7開會 拉加德籲大膽行動
G7財長會議 壟罩經濟壓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