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強:昂山素姬對中國緬甸伊江建壩的意見書

貌強Maung Chan(緬甸華族)直譯自親筆簽字原函(緬文)

人氣 6

【大紀元2011年09月07日訊】

仰光巴罕區54-56大學路
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伊江問題***

伊洛瓦底江(伊江)意即大江,是緬甸主要大水道,在緬甸北部克欽邦由伊江兩支流——梅開江(Maykha)與邁麗開(Malikha)江匯合後,向南浩浩蕩蕩流下。流到南部伊江三角洲時,形成眾多網狀細流,灌溉了廣大肥沃耕地,最後才流入印度洋。

伊江是緬甸地理最重要的河流通道,緬甸人民與眾多動物植物皆賴以為生——伊江既是緬甸糧食花草的養母、傳統生活的支柱,也是緬甸各族人民文學、詩歌、諺語、民謠的靈感源泉。

目前,伊江面臨危機——由於缺乏計劃也沒規劃;即使訂有保護法,人們還是有法不依;而且普遍缺乏環境保護科學知識等;因而伊江百弊叢生。兩岸森林被非法濫砍亂伐,火炭製造業更加速了森林的消失。毀林結果引發江岸崩塌,水土流失,水位上升,淤泥堆積,沙丘處處。

建橋選址打樣不首先考慮水土流失與堆沙聚泥等問題,使危機日益嚴重。夏季行船不易,交通困難,飲用水成為嚴重問題。眾多問題已存在數十年了,加上近來氣候變化加劇——若不及時修補搶救,後果真不堪設想。

江水渾濁、骯髒、污染是近來發生的大事。最近數十年,兩岸工廠增多,淘金熱興起——江中稀有魚類與伊江河豚等,其生存受到嚴重威脅,而靠江飲水吃飯過活的沿江居民,也毫無健康安全保障。

建立大壩與水電站,好處是調節水流速度與提供再生水電能源。

但也有壞處:如水流被梯級截斷而使流速緩慢無力,水土流失增加。水雖較清但工業污染毒物卻堆積水中,開壩放水時工業污染毒物就遍佈沿江一帶。

更嚴重的問題是:水流減緩而使江口入海三角洲地帶海水倒灌,稻米產量大大降低。緬甸人口農民佔多數,以米食為主,稻米減產使其深受其害。稻米出口減少,緬甸外匯收入也大受影響。

*八壩建設工程***

2010年開始建的第一期工程,是中國-緬甸合建的「八壩建設工程」(密淞建設工程)的第一炮。該工程計劃除了具備上述常見缺點之外,據其環境評估,安全方面堪憂:

*壩四周有地理斷層。

*工程過於龐大。

*萬一發生強烈地震,後果不堪設想。

*必須拆除非緬族原住民63村,遷移約1萬2千非緬族原住民。

*沒人知道被拆遷者將獲得多少代價(拆遷賠償費)——也許分文得不到。

*這些非緬族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於斯長於斯,若緬甸政府強行拆遷,生活必成問題——緬族非緬族的民族衝突一觸即發。

緬甸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歷來是好鄰居,有互相尊重、友好的優良傳統。

我們深信兩國政府會顧及兩國利益,力避禍國殃民問題。

非緬族原住民——當地克欽族一直認為:從開始計劃密淞水電工程,歷屆緬甸政府就罔顧他們的利益。工程的匆匆上馬加深了他們的固有看法。

我們雖然注意到工程的開展已經用去了大量資金,但為緬族與非緬族和諧相處,以及國際和諧前景著想,我們還是呼籲重新評估密淞工程計劃,排除不必要的惡果,解除所有關心並維護伊江人士的憂慮。

*拯救伊江***

要改變伊江的生態,就會影響上游、中游的眾原住民生活,以及下游三角洲種稻維生的廣大農民。維護伊江不僅是保護我國經濟與環境,也是維護我們的文化遺產。

通過團結一致搞好維護工作,最重要的收穫將是:加深互相瞭解與實際合作關係。由於許多人士與組織已經投身伊江的研究工作,相信保護伊江方面,已積累了非常多的寶貴信息與可行性建議。只要遵循現有的森林與河流保護條例,即可取得可喜成績。

所以,我們必須和環境學者、環保專家、熱愛國內和平與國際和諧的所有人士一起,讓世界知道亞洲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伊江所面臨的危機——讓大家同心協力成功地解決伊江的環保問題、經濟問題、科學技術問題、政治問題。

(簽名)
昂山素姬

@

相關新聞
貌強:緬甸NDF譴責軍政府的軍事脅迫恫嚇
貌強:姚色克在撣邦反抗日講話
貌強:與瑞典學者談社會主義
貌強:清帝順治與緬王丹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