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現數百大腳印 北京首現恐龍存活記錄

人氣 30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10日訊】北京市延慶縣發現了大批距今約1.4億年至1.5億年前晚侏儸紀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

據《北京晨報》報導,去年7月,考古研究人員在位於延慶縣千家店鎮的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內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化石。發現地點位於千家店園區核心區S309線延慶段南側,保存於數十米高的一片紫紅色砂岩峭壁上。

專家鑑定認為,延慶縣境內的恐龍足跡化石屬於晚侏儸紀覆盾甲龍類、獸腳類、鳥腳類及可能的蜥腳類恐龍足跡。這批恐龍足跡化石中還發現了罕見的、每秒達7米高速奔跑的獸腳類恐龍足跡,這是世界上所發現的第二塊該類恐龍足印。


1億多年前,恐龍留下一串腳印。(網路圖片)

「這些足跡形態大小各異,大的長48.3釐米,小的也有10釐米左右。」考古專家介紹,目前已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有3處,其中一號點下部有30個恐龍足跡,還有兩道清晰的行跡;一號點上部暴露的足跡至少達到幾百個,成串的行跡約6至7道。此外,二號點目前暴露出足跡15個,五號點暴露出足跡9個。

專家表示,這批恐龍足跡中,較多的覆盾甲龍類足跡顯示,早在侏儸-白堊紀之交,京(北京)北、冀(河北)北至遼西地區就有覆盾甲龍類,這也是目前中國大陸首次發現的此類恐龍足跡化石,而鳥腳類及蜥腳類恐龍足跡在中國同時期地層中也屬首次發現。

專家介紹,恐龍足印化石的形成需要苛刻的條件,首先要有恐龍生活,也要有合適的地點,更要有保存條件。具體說,恐龍足印化石的形成需要恐龍生活離水比較近,比如在河海、湖濱等,「如果是土層堅硬的話是不會留下足印的。」恐龍留下腳印後,需要暴露在空氣裡一段時間,使腳印堅固起來,這樣在下次泥沙、波浪襲來時,腳印才不會被沖掉,隨後的地殼運動把這些足跡埋住,「這些足跡就這樣保留了下來。」

專家指出,延慶留存有距今1億3000萬至1億8000萬年間形成的與燕山運動相關的地質記錄、1億4000萬至1億5000萬年前硅化木群、十幾億年前的海洋沉積遺蹟等多種地質遺蹟資源,這也就具備了恐龍化石形成的相關條件。


最大的足跡有48.3釐米長,小的也有10釐米左右。(網路圖片)

相關新聞
草食性恐龍  會像候鳥遷徙
牙齒琺琅質顯示巨型恐龍曾跨北美西部遷徙
最完整恐龍化石 慕尼黑展出
隕石撞地球 後果沒想像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