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2030年伊拉克石油出口將為世界第二

【大紀元2012年10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賽琳編譯綜合報導)根據國際原子能署(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一項深入研究,伊拉克的石油產量預計到2020年底就會翻倍,到2030年就將成為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據《金融時報》報導,如果IEA預估正確,伊拉克供應激增可能對石油地緣政治具有深遠的影響,並極大地改變生產者集團歐佩克(OPEC)內部的權力平衡。伊拉克將取代伊朗和委內瑞拉,成為這個壟斷產業中影響力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成員。

伊拉剋日前被媒體批露,已悄悄和敘利亞達成供應燃油的協議。這引起了起華盛頓的關注,也暴露了敘利亞由於內戰和經濟制裁所面臨燃油等重要物資匱乏的困境。

伊拉克石油業正在復甦

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Fatih Birol)曾說,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將會「對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他說,截至2020年的10年中,伊拉克將佔全球石油供應預期增長的45%。

伊拉克石油行業在過去數十年的衝突和國際制裁中遭到巨大的破壞,但近幾年開始復甦。巴格達已與一些國際石油公司如英國石油(BP)和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簽署合約,以提高其最大的一些油田的生產。

伊拉克石油出口在9月上升到每天260萬桶,是三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改革是伊拉克石油業發的關鍵

由於未能通過規管業界的碳氫化合物方面的法律,該行業的振興受到阻礙。主要癥結在於巴格達與北部庫爾德(Kurdish)自治區之間在石油開採權上的分歧。因為與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雪佛龍(Chevron)等國際石油公司簽署合同,庫爾德人已激怒聯邦政府。巴格達譴責這些交易為非法。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中間方案,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將在2020年翻倍達到每天610萬桶,到2035年之前每年平均積累2,000億美元的石油出口收入。比羅爾說,「伊拉克會在20年內成長為一個能源動力室」,國內生產總值(GDP)可達到今日沙特阿拉伯的水平。

但他警告說,這只會發生在油氣法(hydrocarbons law)獲得通過之後,「在治理和利益分享方面達成協議,符合伊拉克境內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牽動世界油價 80%運往亞洲

國際原子能署說,如果改革被拖延,產量增長將減緩,會給伊拉克經濟帶來3兆美元的損失,並對國際石油市場造成壓力。

比羅爾說,在延遲方案下,全球石油市場會遭受供應緊張和價格波動,原油成本在2035年將達到每桶140美元,比實現伊拉克石油業改革的中間方案高出15美元。

國際原子能署認為,伊拉克石油供應激增,中國將成為主要受益人。該機構預測到2020年,80%的伊拉克石油將轉到亞洲。

比羅爾估計,到2020年,150萬桶伊拉克石油將去往中國,到2035年這個數字將接近200萬桶。他說:「巴格達和北京正在形成新的貿易軸。」

相關新聞
伊拉克爆炸案頻傳 6死
制裁伊朗 奧巴馬懲罰中國與伊拉克銀行
壓抑油價 白宮重新考慮釋出戰略儲油
伊拉克購F16 美兩年後交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