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隊改國防軍 安倍晉三政治綱領 引爭議

人氣 14

【大紀元2012年1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任子慧日本報導)首相大選如走馬燈般更換頻繁的日本,三週後或將又有新首相誕生。誓言贏得眾院選舉奪回政權的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22日推出了大選的政權公約,其中外交,領土以及修憲問題方面,被普遍認為立場強硬,需要向民眾作出詳盡說明來獲得認同與支持,亦有擔心公約會引致美中韓不悅。

安倍晉三22日向眾議院公開了該黨的政權公約,公約被指是安倍的一貫鮮明的保守色彩。安倍晉三表明了贏得眾院選舉的決心,稱「此次是歷史性的選舉。無論如何必須奪回政權」。安倍強調,21日公佈的競選綱領是「在我黨的理念下推敲了3年總結而成的」,將在競選過程中廣為宣傳。

此次制定的政權公約不僅適用於眾議院選舉,也可看作是自民黨面向廣大選民的「承諾」。

公約在外交和安保方面,為守衛釣魚島,將探討派遣公務員常駐及整頓周邊漁業環境等問題。公約提出目標,試圖讓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

「集體自衛權」,意指與本國關係密切的國家,在遭遇武力攻擊時,使用武力來援助對方的權利。雖然國際法承認這一做法,但是根據日本現行憲法規定,除自衛所必需的最小限度武力外,自衛隊被禁止使用武力,即不承認集體自衛權。

公約特徵:自衛隊變「國防軍」

另外公約也提到自民黨計劃向國會提交的憲法修正草案,同時包括把自衛隊提升為「國防軍」的內容。其中將自衛隊改建為「國防軍」,這一主張引起了日本國內輿論的強烈反響。

首相野田對「國防軍」公開表示反對,認為是自民黨在大選期間蠱惑民意。而曾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民黨方面也表示反對此說法,人氣飆升的日本維新會代理黨首橋下徹也公開反對「國防軍」的名稱。他直言:「改變自衛隊的名稱,我們是堅決反對的。對於這種會引起國民反感的名稱,自衛隊員們也一定不會贊成」。

《產經新聞》就指制定將自衛隊提升為「國防軍」的新憲法,將加深日美同盟不可欠缺的行駛集體自衛權等重建國家支柱的部份,是該公約最大的特徵,

《讀賣》社論也認為,面對中國不斷增強的軍備與北韓核武的開發,圍繞日本的安全形勢也越加嚴峻。如果實現公約裡設置的日本版National Safety Council「國家安全保障議會」,以及行駛集團自衛權,將有助於修復民主黨執政後損壞的日美關係。

而總括上述,《日經》就認為自民黨一直都有提出改憲,實際行動卻很謹慎,需要更加廣泛的諮詢,獲得國民的認同更重要。

公約與近鄰各國關係 隱患

六年前安倍在就任首相期間曾指出,「日本戰後體制的大框架,是在被美國等戰勝國軍隊佔領的時期制定的」,提倡以修正那個時代制定的現行憲法為主軸,進而推動改變日本這個國家的大格局。

《每日新聞》認為,公約顯示出「建造強盛的日本」的態勢,顯示在中日,韓日的領土與歷史問題上的強硬姿態。這種外交主張及對外發出的強烈信息,不論是對釣魚島派駐常駐公務員,或反正慰安婦問題,有必要顧及到不會導致與近鄰各國關係再度惡化。

《日本經濟新聞》就對能否兌現公約內容表示質疑,社論認為,選舉雖然是個與其他政黨競爭而留給人印象的活動,但若言辭過火,一旦奪得政權沒能兌現將成為被攻擊的話柄。正如民主黨因沒能兌現其政權公約而遭到各界的不信任及嘲諷,不諱言公約會令日本與中韓關係進一步僵持。

「侵略中國」 變 「進出中國」之源頭

不過針對與鄰國關係,《產經新聞》認為,公約的另一個亮點是教育重組,以三十年前的歷史教科書問題為契機加入教科書檢定基準,重新加入「近鄰諸國條項」。文章說,根據當年宮澤喜一曾說過的「顧及與近鄰諸國的友好親善關係」,結果日本媒體誤報成將「侵略」中國寫成「進出」中國,導致歷代內閣不停的重複著向中韓謝罪,這一點在重建外交關係上極為重要。

另外,公約的民生話題還包括,備受關注的刺激經濟方案,防災對策。而就是否可順利重新運作核電廠,三年內必須決定,這將有助於抑制電費飆升,提供穩定的電力,重新運作核電廠不可缺少的一環。

日本政壇的地震

11月16日日本政府宣佈解散眾議院,至12月16日大選的一個月,又再成為眾黨各派繁忙的選舉大戰,失去政權三年多的最大在野的自民黨再受矚目,「奪回政權」成為該黨的醒目口號。九月贏得自民黨總裁寶座的前首相安倍晉三領導自民黨若贏得眾議院大選,有機會再次成為日本首相。

然而世事難料,中途突然殺出個「程咬金」,在日本社會相當有威望的前東京都知事80歲的石原慎太郎辭掉都知事一職加入選戰,並與人氣高企的政壇新星現任大阪市市長橋下徹為首的日本維新會聯手作戰,反共立場鮮明的石原的橫空出世,成為自民黨以外的另一個令中共坐立不安的政治勢力。

相反,三年前從自民黨手中奪取政權,實現了政權更疊的民主黨議員,名噪一時,綽號外星人的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日前突然正式宣佈「裸退」,不參加眾議院選舉,並從政界黯然引退。

相關新聞
王金平15日訪日  可望會見安倍晉三
安倍晉三可望明年初訪台
前首相安倍晉三:自民黨敗選自己有責任
安倍晉三指中尋求擴大生存空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