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稅收收支不合理無監管 專家提倡單一稅

人氣 8
標籤: , ,

【大紀元2012年05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近年來,大陸稅收增長失控,去年大陸稅收增長是GDP增長的兩倍還多。有專家認為,政府徵稅的權力不受制約固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但與中國大陸繁雜的稅制也有莫大的關係,大陸除了稅種繁多,稅率高以外,嚴重的重複徵稅是一個重大弊病。

有學者表示,中國大陸的稅收最大的問題是稅收支出的不合理和不受監管,政府官員三公消費、維穩經費的龐大開銷都是在實際加重納稅人的稅負水平。

大陸稅收增長是GDP兩倍

近十年來,中國稅收增長迅猛,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遞增,遠高於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大陸財政部數據稱,去年中國大陸GDP增長為9.2%,而政府的稅收總收入為8.97萬億元,同比增長22.6%。

從官方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出,除了證券交易印花稅比上年同比下降不到20%之外,國內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進口貨物增值稅及消費稅、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同比皆有兩位數增長。

大陸重複徵稅現象嚴重

有專家表示,中國大陸稅制中的重複徵稅問題是1994年稅制改革的遺留問題,企業和公民被重複徵稅的現象很嚴重。

一個是營業稅與增值稅並存。其實,增值稅就是改進過的營業稅,它與營業稅最大的不同在於營業稅是按銷售額全值徵稅,而增值稅只對銷售額全值中增值部份徵稅。從消費的角度看,營業稅與增值稅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它們都是間接稅,最終稅負都是由購買並消費商品的人承擔。

另一個問題是所得稅的重複徵稅。所得稅是對個人或企業的所得直接扣稅,可分為個人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其稅基主要是個人與企業的勞務所得、投資所得、經營所得和其他偶然所得。所得稅,無論是個人所得稅還是企業所得稅,都是屬於重複徵稅。

專家呼籲實行單一稅制度

大陸很多專家主張以增值稅為基礎的單一稅制度,具體說來就是:把增值稅「擴圍」到所有行業,並取代所有其他的間接稅,同時把所得也納入商品增值的範疇加以考慮。

實現單一稅制的最好方法是,把增值稅擴展到所有行業,對國內消費的商品和勞務普遍徵收,從生產環節、進口環節、經營環節、提供勞務服務環節直至最終消費,不區分何種商品、勞務,都統一按單一稅率徵稅,並把稅率降到10%以下。同時取消營業稅、消費稅、城鎮土地增值稅等各種繁雜的間接稅。

有專家認為,由於個人所得稅在憲政國家中有特殊意義,建議保留個人所得稅,那如何避免重複徵稅呢?辦法很簡單,與解決固定資產重複徵稅類似,把商品銷售中的人力成本從增值部份移除,這樣工資、薪水和勞務報酬就不再被征增值稅,人們的收入只需繳一次個人所得稅就行。但如果增值稅與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不一致,會產生各種逃稅的機會,因此,從更徹底的邏輯來講,個人所得稅也只能有一個稅率,並且這個稅率必須與增值稅相同。

單一稅制度具有「低稅率、寬稅基」的特點,簡單而有效率,易於征管,人們避稅動機不強,逃稅空間也很小,完全滿足「稅收中性」的原則,能最大限度地消除重複徵稅,非常有利於經濟增長和國家繁榮。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新稅制在中國大陸不需要另起爐灶,通過改革現有稅制就可以順利達到。

中國大陸稅收的的最大問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重複徵稅幾乎在全世界各國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中國大陸的稅收最大的問題是稅收的支出的不合理和不受監管,政府官員三公消費、維穩經費的龐大開銷都是在實際加重納稅人的稅負水平。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大陸的軍費開支5,321億,而維穩開支5,140億,而且5,140億僅僅是中央預算,還不包括地方的維穩開支。

路透社報導,中共為了鞏固權力而撥出大筆維穩經費,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了11.5%,達到了7千億元。而2012年的國防經費才6千3百億。

海外媒體報導,40歲的「赤腳盲人律師」陳光誠4月下旬逃出家鄉沂南東師古村後曾通過視頻向溫家寶提出幾項要求,包括懲治腐敗。陳光誠說,看管他的某看守曾說,花在他身上的經費5年前就是3千萬,現在兩個3千萬都不止。

謝田表示,相對於美國來說,中國大陸的許多數據是不透明的,政府支出、三公消費、小金庫對民眾來說,都是機密,而公佈出來的數據,如果與歐美國家做一個橫向對比,就能看出專制體制的許多問題。

大陸民間經濟學家綦彥臣此前對大紀元表示,從官方公佈的數據看出,教育支出在全國財政支出中所佔比僅為0.15%,公共衛生支出則為0.0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也只有0.1%,住房保障更低至0.035%。當然不會有單獨的公務員開支數據,比如教育支出裡面,教師工資都在其中。

綦彥臣認為,與國際通行標準比,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差距太大。教育,這一項就應該在4%到6%之間,公共衛生支出,不能少於2%,社會保障在中國,至少要達到10%,現在,差100倍!住房保障應該不少於5%,與教育持平。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外企享受「超國民待遇」 中國人生存難
大陸個稅起征點擬提至3000元  民眾不買賬
浩然:中國大陸提高個稅起征點不能根本解決民生問題
大陸升級樓市「限購令」 擴至二三線城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