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 輕似蟬翼白如雪 抖似細綢不聞聲

路聖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42
【字號】    
   標籤: tags:

宣紙,號稱「紙中之王、千年壽紙」,品質純白細密、柔軟均勻、棉韌而堅、光而不滑、透而彌光、色澤不變,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損,為中國書畫藝術不可或缺的載體,最能表現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特色。

宣紙是由「紙祖」蔡倫發明的植物纖維造紙術發展演變而來的。從公元四世紀,造紙業由北方轉向南方。隨著造紙原輔材料的逐漸充足,促進了造紙術的迅速發展和傳播,繼而各種材料的紙張應運而生。據史料記載:東晉時產生了籐紙,隋代大批量製造了楮皮紙,宣紙聞名於世則是始於唐代。

宣紙原產於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

江東紙白如春雲

宣紙的誕生相傳為蔡倫的弟子所創。東漢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倫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他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年復一年,終未如願。一天,孔丹徘徊於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於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而潔淨的纖維。孔丹取以造紙,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大功告成。這就是後來的宣紙。

「宣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學者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事實上,在張彥遠之前,就有將宣紙作為貢品。《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陝西太守韋堅向朝廷進貢時,各郡貢品就有「宣城郡船載……紙、筆、黃連等物。」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 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宋朝時期,宣紙的需求大增,宣州各地所產宣紙供不應求,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六月朝廷曾「詔降宣紙式下杭州,歲選五萬番」。

而涇縣宣紙則更為文人所收藏,宋代詩人王令在〈再寄權子滿〉詩中曾寫到:「有錢莫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雲。」

紙壽千年 韻萬變

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的特點,並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耀目生輝,產生出特殊豐滿的藝術效果。

不僅如此,宣紙還有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的特點,一張宣紙可以保存800至1,000年,而且越老越適於書寫。中國流傳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書畫墨跡,大都用宣紙保存,依然如初。如距今已逾1,200年,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就是現存最早的宣紙畫作。

宣紙的傳統製造工藝非常考究,以青檀皮及沙田稻草等為主要原料,經浸泡、灰掩、蒸煮,再均勻地置於山麓坡上,任四季日曬雨淋自然侵蝕而變成白色,然後經人工一絲絲、一片片地揀剔選優後,入池打成紙漿,進行水撈、貼烘等。優質成品宣紙要經過近二十多道工序,一百多項精細操作過程,歷時一年多的時間方能製造出。正如人們所感嘆:宣紙之獲,實非容易!

宣紙是中國繪畫、書法所必用的「文房四寶」材料之一,不僅有著悠久的傳統和歷史,更因其所獨有的「紙壽千年」的特性,「墨韻萬變」的藝術表現效果而深受藝術家所喜愛和收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4月11日(星期五)下午,在西北區哈蘭健康中心做義工八年的英國女士鐘保華(Mrs. June Powell ),帶著珍愛和昂貴的文房四寶來到松年學院。院長許勝弘牧師和這家以「愛與服務」為宗旨的學院接受了鐘保華女士的捐贈,成為這些紙、筆、顏料、硯臺等的新主人。隨行還有哈蘭健康中心老人康樂部的唐娜主任,她一生的心願就是為老年人服務,願老年人都能得到好的照料並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義工的行列。
  • 筆、墨、紙、硯,是書房中常備的四種書寫與繪畫的工具,所以合稱為「文房四寶」,又稱為「筆墨紙硯」、「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寶,古代文人書房必備的四種書畫文具,是中國獨具傳統特色的文書用具。
  • 各朝代的歷史演變因為有筆的書記,我們才得以進入文字世界,方能窺得唐太宗以仁德佈於天下,讓人能深刻理解甚麼是「仁」.........
  • 「琉璃廠」這條古樸、典雅的街道聚集著眾多的古舊書籍、文玩古董、碑帖字畫、文房四寶、篆刻用品和中西樂器.............
  • 唐朝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繪畫藝術也呈現多樣化發展,書畫名家輩出。當時的製筆技術已能因應各種不同書體、畫風的要求。
  • 宣筆,因產自安徽省宣城縣而得名;湖筆,產自浙江省湖州而得名。自古以來是中國最有名的兩大毛筆製筆中心。
  • 唐朝文學家韓愈為筆所撰之傳記《毛穎傳》,以筆擬人,為毛筆立傳,後人就以毛穎、管城,作為毛筆的代稱。
  •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北市府今天舉行「揮筆論字在孔廟」活動,邀請書法家李奇茂、張炳煌揮毫寫「禮樂射御書數」。文化局表示,孔廟提供筆墨紙硯及「數位e筆」,民眾可透過不同方式進入體會六藝的書法樂趣。
  • 文房四寶文人最愛,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一項中國四大名硯展在孟焦畫廊展出,民眾可以在賞硯中享受樂趣和悟道養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