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神來之「筆」(四)

玉觀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兩大製筆中心

自古以來,中國最有名的兩大毛筆製筆中心為安徽的宣筆、浙江的湖筆。當然,其它各省亦有製筆,但名氣不如二者。

⊙宣筆︰

因產自安徽省宣城縣而得名。自唐到元,宣州是全國製筆中心。宣筆是以兔毫為原料,製作精良的紫毫筆。這種筆選料考究,製作技巧細膩,筆桿雕鏤亦精緻絕倫。書寫時運筆順暢,頗能適應不同風格書法的要求,故深受文人名士所推崇,並且是年年向朝廷進獻的貢品。

當時許多詩人都曾賦詩稱頌,如唐薛濤《筆離手》︰「越管宣筆始稱情,紅箋紙上撤花瓊。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裡擎。」及白居易《紫毫筆》︰「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為筆,千萬毛中選一毫。」另宋朝歐陽修《試筆.宣筆》曰:「宣筆初不可用,往時聖俞屢以為惠,尋復為人乞去。今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都可見其對宣筆鐘情之深。

宣州當時最有名的筆工有黃暉、宣州陳氏、諸葛氏。黃暉,據傳他得到蒙恬製筆方法,所製之筆稱為「雞距筆」。雞距是指雄雞蹠後突起似腳趾,因筆鋒短而犀利,故名。白居易曾作《雞距筆賦》︰「不象雞之羽者,鄙其輕薄。不取雞之冠者,惡其柔弱。斯距也,如劍如戟,可擊可搏。將為我之毫芒,必假爾之鋒鍔。」讚揚此筆勁健的特色。

宣州陳氏,為唐朝製筆世家。陳氏製筆在晉朝即享有盛名,所製之筆特別為當時書法名家所喜愛。據宋朝邵博《聞見後錄》上載︰「宣州陳氏家傳右軍《求筆貼》,後世益以作筆名家。柳公權求筆,但遺以二支,曰公權能書當繼來索,不必卻之。果卻之,遂多易常筆。曰前者右軍筆,公權固不能用也。」

這段記載大意是說,唐朝時宣州陳氏家尚藏有王羲之《求筆帖》,可見陳氏筆深受王羲之喜愛。唐朝名書法家柳公權亦曾向陳氏求筆,但卻不合用,此筆並不適合柳體剛硬勁健的筆法。

諸葛氏是宋朝宣州製筆世家,與宣州陳氏齊名。宋朝鄭文寶《江表志》上載:「宜春王從謙喜書禮,學二王楷法,用宣城諸葛筆,一枝酬十金,勁妙甲於當時,從謙號為『翹軒寶帚』。」大意是說,唐朝時諸葛氏筆倍受詩人書家所推崇,當時有人為求得一枝諸葛筆,願酬以十金,並號為「翹軒寶帚」。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曾寫《書杜君懿藏諸葛筆》讚揚此筆。

直到宋朝諸葛筆仍甲於天下,諸葛氏還創製了「無心散卓筆」,此筆毫長約寸半,藏一寸於管中,一枝可抵他筆數枝,經久耐用,深受蘇東坡所鐘愛,故有《東坡題跋.書諸葛散卓筆》:「散卓筆惟諸葛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

另據宋朝葉夢得撰《避暑錄話》上載︰「自唐惟諸葛一姓世傳其業,治平、嘉祐前有得諸葛筆者,率以為珍玩,云『一枝可敵他筆數枝』。」所以,諸葛氏筆尖勁神妙,擁有此筆的人,都視為古玩珍品。

⊙湖筆︰

到了元朝,製筆工藝更為精湛,產地遍及江南一帶,尤以浙江省湖州(舊稱吳興)所產之「湖筆」最有名,並逐漸取代宣筆,成為製筆中心。當時先後出現一批製筆名家,他們技藝精深,承攬包辦所有的「御用筆」,使湖筆聲譽日隆。如《清一統志.浙江.湖州府二》中載︰「舊志︰『元時馮應科、陸文寶善製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

湖州一帶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氣候溫和,所產山羊羊毛質地佳,是製筆最好的鋒穎首選,也是取代宣筆的主要原因。湖筆以羊毫筆最著名,選料以上等羊毫為主,配以少量兔、黃鼠狼毫毛,鋒嫩質淨,柔軟而彈性適中,經百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被譽為毛筆之冠。湖筆書寫起來揮灑自如,得心應手。

湖筆筆桿的製作,是選用當地優質竹子為原料,除棕竹、斑竹、湘妃竹管,有的以玉管、象牙、瓷管、琺瑯、黑彩描金、填漆及檀香、櫸木、烏木管等,再刻以雲龍、八仙、山水等圖紋,雕鏤細緻,色彩豔麗,兼具實用與觀賞價值。

湖筆是毛筆中珍品,製筆名師輩出,元時出現馮應刻、張進中、沈日新等製筆名家,鄉人受其直接或間接指導切磋,技藝相承,所以製筆技術提升,製作更精巧,也因此湖州出現了「吳興三絕」之稱。明清時先後又有陸文寶、陸繼翁、施文用等製筆名匠出現。

據唐朝書法名家張懷瓘《書斷.僧智永》︰「(智永)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書,後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後取筆頭瘞之,號為『退筆塚』。」是說王羲之七世孫釋智永世居湖州之永欣寺,他勤練書法,並將寫禿的筆頭放入甕中,前後三十多年,日積月累,居然裝了十甕禿筆,後來他把筆頭掩埋起來,取名為「退筆塚」。而他學習書法的決心毅力,必定也起了帶動湖州製筆的興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筆、墨、紙、硯,是書房中常備的四種書寫與繪畫的工具,所以合稱為「文房四寶」,又稱為「筆墨紙硯」、「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寶,古代文人書房必備的四種書畫文具,是中國獨具傳統特色的文書用具。
  • 各朝代的歷史演變因為有筆的書記,我們才得以進入文字世界,方能窺得唐太宗以仁德佈於天下,讓人能深刻理解甚麼是「仁」.........
  • 唐朝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繪畫藝術也呈現多樣化發展,書畫名家輩出。當時的製筆技術已能因應各種不同書體、畫風的要求。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