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如此複製到底能滿足誰?

顏丹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6月13日訊】近日,chinadaily的手機晚報上出現了這樣一條讓人深感悲哀的新聞。廣東惠州的一座耗費9.4億巨資仿製的「奧地利村」正式開張迎客。

短小的新聞讓人產生了諸多的不解和困惑。惠州這樣一個位於珠三角的寶地為何要花重金建造一個山寨版的異國村落?是崇尚外國村落的特色文化?還是對如此打造寄予了更高的資金回報呢?然而讓人頗為費解的是,如此複製,如此原貌照搬,就能夠把那古老村落的悠久歷史和獨有的文化氣息移植在中國的土壤上嗎?如果不能,那這種通過表面臨摹以假亂真的品味又能滿足誰呢?

在黨文化的熏染下,國人創造力的喪失已經讓世界對中國人無所適從。一些好臉面的專家和政客整日揹負著「創造與研發缺失」的輿論壓力,想盡一切拙劣的辦法向西方國家展示自己並未喪失的創造力。而這種創造力不過是一種克隆和嫁接的產物,而「強扭的瓜」也必定「不甜」。

目睹繁華都市中早已被拆的體無完膚的舊式住宅,儼然已經換上了西式的外衣。摩登的高樓,時髦而昂貴的歐式品牌,濫情和放縱的酒吧文化無疑都是一種源自對西方低俗文化的崇拜而導致的變異複製。在中國大地上出現的另類臨摹,用金錢堆砌的「原樣照搬」都成了中國官員拿來炫耀與世界同步的能力和資本。這種愛慕虛榮,讓人貽笑大方的誇張行徑一直都在蘊藏著截然不同的東方文化的熱土上輪番上演著。

也許有人仍然堅持「藝術最初就是臨摹」,甚至會為自己辯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打造出來了,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必要,也必然能滿足某些群體的喜好和口味。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臨摹」,這種毫無內涵又格格不入的「複製」到底在滿足誰?

在我們華夏文化早已喪失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時,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需求也隨之發生了偏離。通過文明古蹟尋根溯源,審視自然景觀背後的人文氣息已經不再是當今國人追求的目標,也根本不是人們踏遍千山萬水的樂趣所在。很多人只願意帶著獵奇的心態和追逐感官刺激的目地來實現自己的娛樂訴求,無論是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還是經過人工打造並附著著濃厚的商業氣息的村落和公園,只要能滿足視覺上的衝擊,讓人發出「好大啊」、「好美啊」之類的感歎,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他們就覺得不枉此行。為了迎合這樣的受眾,開發商和投資商也在視覺衝擊和感官刺激上下足了功夫,不管是不是不倫不類,不管怎麼移花接木,不管有沒有剽竊別人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有需求,只要能賺錢,別的都不重要。

說到斂財,除了商人出於逐利的本能,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中,在各類關係盤根錯節的狀態下,還應該有一個更大的利益集團也不會錯過此番機會。中國大陸所謂的「項目」,只要是興建土木,動用人力物力財力,那都是官員們斂財的大好時機。一份文件、一個公章、一句「批准」,這背後就會有一個龐大的運鈔機在不同的關係線路中週旋環繞,為了滿足各方利益,迎來送往。從負責工程的部門到公檢法機關,誰起到甚麼作用,誰能分得多少,此中各有玄機,差之分毫都不能讓工程順利展開,成功完成。這座耗費9.4億的小小村落,不知又要填滿多少官員的欲壑和貪婪?

可能此時有人會好奇,這個「奧地利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竟會讓地方投資商一時興起?其實,位於奧地利的這個真正的村落名叫「哈爾施塔特」(Hallstatt),位於哈爾施塔特湖湖畔,處於阿爾卑斯群山的環抱之中。它是奧地利最古老的小鎮,見證了歷史長河中的無數變遷,在這裡可以找到從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到現代建築的蹤影,那片哈爾斯塔特湖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湖泊」。

可以說,這座古老的村落不僅僅擁有美麗的風光和寧靜舒適的環境,而且那裏的山水和空氣都保留著大自然原有的氣息和不曾經受污染的那份純淨,更重要的是村莊的居民用質樸的生活方式和歐洲傳統的人文情懷描繪著村落最為動人的一筆,而這樣的一筆才能使它帶著永遠的神秘、典雅而莊重迎接著村落外的來客。這樣的氣質和內涵要怎麼複製才能無所遺漏、沒有缺失呢?那種通過對外觀的複製而打造的村落怎麼能產生真正打動人心的美感呢?

再說惠州,中國珠三角地區的黃金地帶,是一個人傑地靈並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從古時起就有「嶺南名郡」、「半城山色半城湖」的雅稱。這裡的自然資源豐富,眾多歷史遺蹟也蘊藏在峻嶺之中,聞名遐邇的豐湖書院更是走出了無數的文人墨客。400年前,客家人尋到了這塊寶地並移民到此,將客家族特有的民俗和文化融進這片富饒而美麗的熱土中。作為生活在這般靈傑之地的後人,你們能為祖輩留下的這些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做些甚麼呢?也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能夠給你們帶來一些啟發。

相關新聞
竹科優勢 中國難複製
奧地利(FUCKING)村希望改名
超豪奢郵輪 複製中央公園
90戶村民同意複製菜園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