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共如何竊取美航母核心技術

人氣 80

【大紀元2012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金睛報導)目前,隨著中共第一艘航母瓦良格的頻繁海試,中共的航母計劃被曝光。中共是如何獲取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的內幕,也越來越被世人關注。

八十年代購二戰航母拆解

1985年3月,廣州造船廠通過華聯船舶有限公司,經投標向澳大利亞購買了一艘報廢的航母「墨爾本」號,並與廣東中山市拆船公司聯合對其拆解。

「墨爾本」號航母原係英國海軍「尊貴」號航母,舷號R77,屬於英國在二戰中應急設計的巨人級護航航空母艦。它由維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廠於1943年4月13日開工,1945年2月28日下水,沒有趕上二次大戰。

為了表示親善,英國以10英鎊的順水人情把國內無人問津的「尊貴」號賣給澳大利亞,但條件是澳大利亞必須購買英國設備使其形成戰鬥力。1955年該航空母艦正式完工,改名為「墨爾本」號,舷號變為R21,成為澳大利亞艦隊的旗艦。此後澳大利亞還請美國船廠為其添置蒸汽彈射器、修改斜向跑道等,「墨爾本」號於1984年退役。

「墨爾本」號航母滿載排水量20,250噸,擁有4台大推力蒸汽彈射器,能夠攜帶20~27架飛機,最多可以容納40架。

澳大利亞是西方陣營的一員,不會輕易讓中共得到航母技術,他們在交船之前澳大利亞方面已經基本拆毀了該艦的所有武備和電子系統,關鍵的蒸汽彈射器、導航雷達等設備也一併拆除了。

據中共軍事「專家」張召忠回憶,當時「墨爾本」號航母上的升降機、飛行甲板上的蒸汽彈射器部份、攔阻索等關鍵設備還在。可以借鑒的是它的斜向跑道甲板以及現代航母的構造。海軍裝備部迅速派遣下屬海軍裝備研究所,臨時抽調由不同專業人員組成的30多人軍事專家對「墨爾本」號進行了部份分解。

從此,在當時中共海軍高層,對西方的先進航母技術「惦記」上了。

中共最終竊取航母彈射器技術

法國知名軍事策略分析家讓阿爾•培根撰文表示,在1986年,中共開始秘密自行研製航母。但是,在進行模型航道試驗時期,發生嚴重的傾覆問題。導致試驗終止。

1987年中共想利用美國的「美中蜜月」儘快蒐集美國當時最先進的C12彈射系統的資料,以及儘可能獲得最先進的「14號」高級艦船使用鋼材製造技術。但是,遺憾的事,在89之前,由於中共內部官員問題,導致新型鋼材在首鋼鋼廠再一次下馬。隨即「89事件」爆發。中美關係進入對立。

1991年中共海軍軍事參觀團,來到法國,觀摩了當時在建造中的「夏爾戴高樂」號航母。「夏爾戴高樂」使用的則是美國C12彈射系統。因此,中國人大多都在仔細觀察與請教之中。

而當時中共已經獲得了「14號航母專用鋼製造技術」。而且,中共已經與非北約的瑞典簽署了1艘VccG型15萬噸級水船塢。這是以民用技術進行引進的。當時,法國製造「夏爾戴高樂」使用的水船塢為13.5萬噸。因此,「我們自然明白,中共此時在準備甚麼?」

在05年初,中共開始秘密研製自行製造的新型航母,舷號為:081號。該級航母據目前推測資料:滿載排水量65000噸級。可以搭載50架戰鬥機(SU27S)。配置了矩形SLV2,24單元垂直發射系統。8單元「飛蒙」系統。採用以法國技術成型的C12B,30噸級彈射器系統。共2部。前端4,後端2。攔阻索。內置3座大型機庫。

法國在1995年-1996年秘密將C12-3。C13-1技術輸入中國。這兩項彈射技術,是目前美國海軍同等航母採用的彈射技術。是建造大型平行跑道航母必須的。中國在早期獲得的墨爾本彈射系統。是不能用於現代化先進艦載機彈射的。為此,中國在92年秘密與法國接觸。法國人為了爭奪歐洲「霸主」地位,以及惱怒美國支持英國的態度,悍然將C-12成熟技術,輸入中國。

1993年中國船舶研究機構召開所謂技術研討會,徹底分析了,C12-2彈射技術的,各級技術流程。中國在其國內南海基地,秘密研製試驗彈射器。

在中國人眼裡,C12彈射技術,並不能作為真的未來航母計劃的彈射系統。C12技術不能滿足中國未來航母計劃。當時,C12最大彈射能力為20噸。法國在當時試驗彈射「陣風M」階段,就發現在超過3級海況下,C12不能完成使陣風M達到30節「離艦起飛速度」的效果。

2008-2010年,美國五角大樓官員在接受議員質詢時,曾經坦承中國和法國秘密合作對戴高樂航母上的C13-3型蒸汽彈射器進行了逆向工程。

利誘泰國 獲得美國導彈垂直發射技術

1995年中共以「為出口納萊送恩號」為名義,從泰國處間接獲得Mk41C矩形垂直發射系統。這也是就此解決了中共未來航母2-3級防禦系統的問題。

泰國前國防部研究中心辛蒂•朗克朱諾在「泰國為何要在那個時期,簽署建造2艘截然不同的艦隊?」一文中,對此進行了揭秘。

「事實上,昭伯拉耶級導彈驅逐艦,並非如同中國刊物所報導:應泰國海軍要求。當時,我們選定中國建造1支航母護衛艦隊的原因,主要是中國朋友提交的參考價格十分「友善」我們如果選擇MKEO型護衛艦每艘造價將達到1.6億美金,但是中國僅僅需要4000千萬。」

「為此,我們選擇了中國。但是納萊送恩級不是我們想要的那種軍艦。他的造價最低也要6000萬。而當時我們打算建造6艘昭伯拉耶級。但是,中國方面則把建造納萊送恩級作為優惠條件之一。中國方面解釋說:這是為了應用你們國內大批剩餘美國制式導彈與設備。而且屬於我們雙方聯合開發。」

「但是,實際情況,中國在經歷了89事件以後,與美國基本上斷絕了軍事貿易往來,因此,很難獲得來自西方社會的大批技術。在中國當時開始設計DDG1型驅逐艦時期(112號)需要考慮建造垂直發射系統。而借用與我們的合約可以以第3方身份像美國購買MK41L垂直發射系統。以及捕鯨叉導彈的發射系統資料。」

「處於無奈我們不得已接受了中國的這種要求。建造了看似先進的納萊送恩級。但是垂直與艦載部份系統,包括cosys指揮系統,LM2500燃氣輪機,按照3套來採購。因此中國藉此機會獲得了美國一些裝備。」

「後期,隨著中俄關係緩和。隨後中國採購了俄國的S300型地空導彈。並且以此為基礎研製了中國自己的垂直導彈系統。而由中國按照美國研發的垂直系統,則保留在中國研究機構內。」

(責任編輯:李熙)

相關新聞
外媒評瓦良格號試航:抄襲 野心 宣傳
《經濟學人》:中國航母非技術實力象徵
專家:「瓦良格」號是高鐵樣產品
李天笑:中共航母低調試航的難言之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