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美國大選是「父親」的選擇

曹長青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28日訊】距離投票只有兩個多月,美國總統大選全面拉開序幕。今天共和黨全代會在佛州坦帕市轟轟烈烈召開,隨後民主黨的也要大張旗鼓造勢。這次美國大選跟以往不同,議題單一,就是經濟問題。兩黨候選人(奧巴馬Vs. 羅姆尼)雖然都高喊重民生、救經濟,美國要「改變」,但朝哪個方向變?

目前在全美放映的《2016:Obama’s America》起碼回答了奧巴馬的「美國夢」方向是甚麼。這部被稱為「黑馬」的記錄片,居然擠進故事大片行列,上週票房收入全美排名第八。而且在上週五那天,票房第一,超過好萊塢硬漢大片《敢死隊2》(Expendables 2)。

《敢死隊2》可是鐵定全球賣座片,因由《第一滴血》主角史泰龍領銜,聯合好萊塢最臉熟的老牌硬漢演出,包括阿諾-施瓦辛格、布魯斯-威利斯、查克-諾瑞斯、道夫-龍格爾、傑森-斯坦森、米基-洛克、尚格-雲頓、泰瑞-克魯斯等,還有中國的李連傑,可謂影壇武打硬漢大彙集。雖然故事情節過於簡單、娛樂化,但非常體現美國精神:強大,威武,摧毀邪惡,絕不手軟。是男人看了很過癮的片子。但在上週五那天,記錄片《2016奧巴馬的美國》票房收入70萬美元,是這部硬漢大片(30萬)的一倍以上,讓影壇吃了一驚。

一部記錄片為甚麼如此賣座?因為它講的是當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成長背景故事。而奧巴馬的思想成長、奧巴馬的夢想,則是和美國的前途、千家萬戶美國人的生活直接聯繫在一起的。

這部記錄片是根據美籍印度裔作家丹尼斯‧德索扎(Dinesh D’Souza)的暢銷書《The Roots of Obama’s Rage》改編的,全片由他主述。他說自己的背景跟奧巴馬非常相像,奧巴馬童年在印尼等外國度過,而德索扎自己則來自印度。他們都在美國的常春籐大學畢業,同年出生,甚至同年結婚,但他們的「美國夢」卻完全不同。

德索扎的夢來自傑弗遜、麥迪遜、富蘭克林、林肯等美國建國之父們,那是一個把政府權力限制到最小,把個人權利、個人財產保護到最高程度的美國夢。

而奧巴馬則通過他的自傳《來自父親的夢想》(Dreams From My Father)告訴了大家,他的夢想來自他的生身之父。那麼奧巴馬生父的夢想是甚麼呢?這個首位美國黑人總統要圓他父親甚麼樣的夢?

丹尼斯‧德索扎帶著這個問號,研讀了奧巴馬的《自傳》,走訪了奧巴馬父親的國家肯尼亞,和老奧巴馬的親人、戰友交談,其結論很清楚:奧巴馬父親的夢想,就是紅色蘇聯那種共產主義。他要通過三點來實現其共產主義的夢想,那就是: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資本主義。這裡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都是指西方。一句話,就是反西方,反資本主義,嚮往蘇聯共產主義模式的「理想」天堂。

他跟奧巴馬的母親安‧鄧亨(當時只是個17歲白人女孩)在夏威夷大學的俄語課堂上相識。他們都要通過學俄語來學習蘇聯制度。安‧鄧亨的父母就左傾,她的中學老師更是激進,用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等很早就給這個小女孩洗了腦。老奧巴馬是來自肯尼亞的黑人,信奉極端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在六十年代初,白人女孩嫁給黑人都是少見的,而嫁給來自外國的黑人更是罕見。但他們一見鐘「左」,成為思想戰友。

但安結婚後才發現,老奧巴馬在肯尼亞是有妻子和孩子的,他欺騙了她。而且奧巴馬出生不久,老奧巴馬就去了哈佛大學,在那裏故伎重演,又唬住另一個白人女孩,在沒和奧巴馬母親離婚的情況下,就和那個女人結婚,完全拋棄了奧巴馬母子。老奧巴馬兩次重婚。於是安跟他離婚,後來嫁個印尼的一個穆斯林。小奧巴馬直到10歲都是在印尼這個穆斯林占近九成的國家生活成長的。後來安跟那個印尼丈夫生了女兒,就把小奧巴馬送回夏威夷,給她父母代養。她父母有個共產黨朋友叫戴維斯(Frank Marshall Davis),是美國共產黨總部派到夏威夷做宣傳的,曾被美國FBI調查監視過19年(該局關於戴維斯的卷宗有600多頁)。

在奧巴馬青少年時代的成長過程中,戴維斯成為他的思想導師,除了他親生父親,戴維斯被視為他的「意識形態父親」,灌輸給他的是:反對市場經濟,反對資本主義,反對美國,仰慕和信奉蘇聯式共產主義。

2006年8月,奧巴馬曾去肯尼亞,那時他父親早已因車禍去世。奧巴馬去跪拜父親的棺木,這部記錄片根據奧巴馬傳記,展示了奧巴馬在父親墓前表示的決心,要圓父親的夢,完成其未竟的事業。奧巴馬懂事之後其實跟父親只見過兩次,一次是老奧巴馬回過夏威夷,他們真見過一面。再就是這次奧巴馬回肯尼亞,跟墓中的父親「對話」。奧巴馬的父親從來都沒有撫養過他,也幾乎沒有給他甚麼記憶,但他的傳記卻叫《來自父親的夢想》。事實上,連結他們父子的,並不是甚麼血肉親情,而是共產黨員戴維斯等灌輸給他的反帝國主義(美英)、反資本主義(要共產主義)等激進左翼理念。

除了生父老奧巴馬和共產黨人戴維斯之外,奧巴馬的成長之路,還受到另外幾個反美份子的影響。一個是曾組織炸紐約警察局和華盛頓五角大樓的美國白人恐怖份子艾爾斯(Bill Ayers)。奧巴馬要選伊利諾參議員時,是在艾爾斯的家中召開的啟動會議,第一筆捐款也來自這個曾腳踩美國國旗的恐怖份子。

另一個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巴勒斯坦裔教授薩伊德(Edward Said,也譯賽義德),這位寫出《東方主義》的作者,曾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的顧問,並擔任過巴解高層執委。其主要觀點是強調東方被壓制,要反抗西方,尤其反以色列(生存)。

奧巴馬的另一個更瘋狂的導師,是以反美著名的牧師賴特(Jeremiah Wright),他曾聲嘶力竭地在教會嚎叫:「上帝不會保佑美國,上帝詛咒美國!」這個反美牧師跟奧巴馬情同父子,主持了奧巴馬的婚禮,還是奧巴馬兩個女兒的教父。

上述這些共產分子、恐怖份子們,是奧巴馬的思想之父。該片指出,任何一個其他人,如果有奧巴馬這種「人脈關係」、意識形態背景,而完全沒有行政背景的新手參議員,是絕無可能當上美國總統的。奧巴馬是由於極特殊的情形,成了白宮的主人:除了左傾意識形態,還有太多的美國人就是要表現政治正確,站道德高地——我們選一個黑人當總統了,看我們多高尚。這種為表現「我是好人」而無視他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可能給美國帶來嚴重災難的做法,遠比所謂種族歧視要可怕一萬倍。

所以,今天美國的這場總統選舉,不只是經濟政策的選擇,更是不同「父親」的夢想的選擇!

如果很不幸奧巴馬連任,這部記錄片警告說,另一個四年之後的2016年,那個強大繁榮的美國已難存在。因為奧巴馬在第二個任期會更加肆無忌憚地推行他父親的夢想,把美國帶入空前的災難。

這是一部值得所有美國人觀看的電影,因為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生活品質,自己的自由,包括美國的未來,負有責任。有評論說,保守派看過這部電影,會掏錢贊助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中間派看了會倒向共和黨,Liberal(左派)看了會動搖,至少無言以對。這部電影真的有這麼大的威力嗎?你去親眼看看就知道了。看完你再決定,要不要在現實世界裡真的看到:《2016:Obama’s America》。

電影結束時,全場觀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在影院是不常見的。可能觀眾不僅感謝影片導演等,更是祝福和期待美國重新回到建國之父們的夢想——建造和保持一個自由、繁榮、充分尊重個人權利、拒絕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擁抱資本主義的偉大的美國!(caochangqing.com)

2012年8月28日於美國

——原載《曹長青網站》

相關新聞
華郵:以色列擬在美國大選前攻打伊朗
美國兩黨內部派別林立 黨內分歧加大
福布斯:美國大選中每張選票值230美元
馬州和維州州長就美國大選話題舌戰相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