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 】臺灣價值的省思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30日訊】近年來臺灣選舉文宣中“臺灣第一” “臺灣優先” 的口號不絕於耳。臺灣選民們也很高興的隨風起舞,把選票投給叫得越大聲,廣告越熱絡的候選人。期望選後臺灣能成為第一,臺灣的事工能優先。更希望當選的首長和委員們說到做到不要辜負期待。可惜的是選後的施政並沒有帶來滿意的成果。連聽到樓梯的嚮聲都沒有。是選民對競選的諾言過度期待或著是當選著昧於現實的環境心有餘而力不足?

你我都明白,臺灣目前的處境;在政治上在美中曰三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存,在爭取貿易互惠上總在區域貿協的組織外徘徊,不得其門而入,在外交上因太多的考慮而沒有足夠的籌碼與其他國家對等談判。象徵國力的經濟指數一直往下修,看不出駛出黑暗隧道的曙光。臺灣妾身不明的地位讓官員們做起事來總是以委曲求全來打發被責難沒盡責的窘境。但是臺灣的政治領袖們卻一再強調第一與優先。我們真的有足夠的能力去爭取臺灣第一?安排臺灣優先的魄力?

記得二三十年前,使用臺灣的名字仍是一個禁忌。當時的威權政府三申五令不准使用臺灣的名稱,違著重罰。導致我們用了似是而非的代用名稱,奧運會用中華臺北,外交駐外單位用臺北經文處等等。還好臺灣走向民主政治,臺灣的名稱終於開放了,可以自由發揮。很可惜的,卻被政客推往另一個極端,愛臺灣成為沽名釣譽的工具。歷年來的選戰就是實例。

口號和幻想都不能解決臺灣的困境。臺灣本身的魅力卻引起了臺灣人民的認同。研考會在2009年5月29日作民調表示自認是臺灣人的比例增加到64.6%。臺灣的價值到底在那裹,使得這麼多人喜歡臺灣?容我轉載一則鄉土新聞:客家新聞雜誌社2011年11月10日的報導,一位年老退休的遊覽車司機,返回嘉義新港板頭村,投入社區營造, 重建火車站,還打造成全台唯一的交趾剪黏藝術村。板頭社區找回了過去,找到了未來。簡單有力的道出他的心聲”用熱情,把故鄉找回來”, 聽來令人震憾、感動不巳.

臺灣的價值從這位退休的司機的口中可以體會出輪廓,臺灣的價值需要你我來肯定,來建造,來維護。休斯頓臺灣社願意做敲門磚,期許更多的人貢獻思維力量,匯聚成流創造臺灣價值但不要淪於口號。

相關新聞
西南區國慶日活動「Liberty Fest」6/30隆重登場
美南地區113僑務海外先期座談 熱烈討論踴躍發言
休士頓臺聯會2024年度兒童繪畫比賽頒獎
JCCAA 2024年會暨獎學金頒獎典禮圓滿結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