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北京的投資者湧向倫敦

標籤: , ,

【大紀元2012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淑貞編譯報導)在倫敦奧運火炬的背後,一些中國最大的企業被英國開放外來投資所吸引,收購了一些非常知名的英國公司。近期在倫敦召開的首腦會議上,英國政府資深部長們試圖拉攏中國企業家到英國來投資。

《衛報》報導,根據專門研究中國的顧問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最新報告,中國的公司正推向全球:中國的海外投資金額已經從2005年平均每年30億美元以下,快速竄升到2010及2011年的600億美元以上。

中國目前已是倫敦第二大海外投資者,也是全英國第三大的海外投資者。它擁有英國政府直言不諱的支持: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在一月訪問中國時,鼓勵那裡的投資者把資金挹注到英國的交通、能源和公用事業等項目。

三天之後,中共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IC)購買了泰晤士水務公司(Thames Water)9%的股份。在這之前幾天,經營威爾士(Wales)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威爾士及西方公用事業(Wales & West Utilities)這家公司,以6.45億英鎊出售給中國財團。中國石油企業也剛在一天之內,從加拿大公司購買了兩個北海油田。中國最大的煉油廠中國石化公司(Sinopec)收購北海經營的泰里斯曼(Talisman)15億美元的股份,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簡稱中海油)也對Nexen公司撒下150億美元。

財大氣粗的中國人現在已成泰晤士水務、蘇格蘭最大的內地煉油廠格蘭奇茅斯(Grangemouth)到英國穀物類食品集團維他麥(Weetabix)、訂製西裝製造商吉凡克斯(GIEVES&HAWKES)、菲尼高百貨公司(Harvey Nichols)及蘇格蘭毛衣製品商普林格爾(Pringle)等英國公司背後的金主。

但是當中國通訊設備公司華為集團(Huawei)表示想提供大倫敦地區地下鐵的移動電話通訊作為奧運主辦國間的禮尚往來時,英國政府謝絕了華為的禮物。然而,華為已經是英國電信公司在英國發展寬頻網路的策略夥伴,且在近期應允在英國創造200個新的工作機會,華為公司董事長孫亞芳讚揚英國的「自由開放市場」,是一個具有「效率、支持和透明的政府」。

總部位於倫敦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全球中國業務主任王阿曼(音譯)說,那些現金都是來自於資金源:目前價值大約兩萬億英鎊的中國龐大外匯儲備。大部分這些資金流向中國投資公司和中共央行左右手的外匯管理局。

英國比任何其他歐洲國家更加繼續吸引更多的外人投資。商務大臣凱博(Vince Cable)近日宣布,英國去年創造超過112,000個工作,年增率近20%。因此甚麼是英國的優勢呢?王阿曼列舉了比德國和法國等國家靈活的勞動力市場、豐富的高級管理人員和金融人才、一個良性的稅制和在航空領域等高端製造技術。

王補充:「在政治上,它在外人投資上環境相對上是開放的。」在促進全國層級的基礎設施部門,英國政府已經做了相當不錯的工作,而在州層級的蘇格蘭和威爾士也在自我推銷。

光在上上週,中國就通過了興建一系列的核電站,展現了企圖成為英國能源產業一個主要參與玩家的野心。兩個北京支持的能源集團在單獨會談中,從德國的業主E.ON公司和RWE手中,收購了地平線集團(Horizon consortium),該集團計劃建立兩個英國核反應堆。

中國最大照明公司英國雷士照明(NVC UK)總經理加里.帕斯(Garry Pass),說:「比起歐洲其他國家,我們更歡迎這裏的人。」該公司供應2012年奧運的燈光,在2009年時從12個人的銷售隊伍及兩個設計師的倫敦辦公室開始經營。那時的銷售額只有6,000英鎊,但在2012年5月卻增長到200萬英鎊。這家公司目前正策劃以英國作為基地,向歐洲大陸擴展。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中企業收購加礦業公司引爭議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持續加大 全球惡意併購攀升
中海油出價185億美元競購優尼科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主動力是社會及政治因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