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豪生 丁雲鵬書畫特展

文、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

丁雲鵬字南羽,別字文舉,號聖華居士、黃山老樵,安徽休寧人。畫錄史籍均未記載他的生卒年,然依傳世畫作推知,應當生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至崇禎元年(1628)依然在世。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地推出丁雲鵬特展至9月25日。

丁雲鵬之父為丁瓚,以醫為業,好收藏,並善書畫。在耳濡目染之下,丁雲鵬亦擅繪事,長大後拜詹景鳳為師,並與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王登等時有往來。他的詩畫俱佳,因潛心佛教,所作之佛釋人物,神采煥發。董其昌不但以摩詰相擬,並讚丁氏為「三百年無此作手」。

丁氏的傳世作品以山水和人物為多,他的山水畫近法吳派,遠師宋元名家。早期細筆工緻,構圖繁密,敷色秀潤。晚期筆墨高古蒼勁,構景富有奇趣。釋教、人物畫上承吳道子、李公麟傳統,又工禪月、金水兩家,別具風格。早期衣紋線條圓潤細勁,好似行雲流水,設色雅淡。

明 丁雲鵬 廬山高

峰巒層疊,樹叢茂密,飛瀑凌空,狀如垂鍊。全作構圖緊實,以牛毛皴描寫山石,筆法古厚渾成,近似王蒙風格。在經營位置上,又與沈周〈廬山高〉有些相似,甚至於以篆書題寫「廬山高」三字的手法也和沈周的作品雷同。畫中山頭岩石扭曲,好似卷雲,頗具動勢。此幀作於萬曆己亥年(1599),是丁氏43歲之作。

明 丁雲鵬 松巔函虛

群山高聳,雲靄流動,松杉蔥蘢,古寺掩映其間。蜿蜒崎嶇山路上,士人攜童漫步行吟。全作筆法變化多端,松樹用細筆鉤畫,並以乾筆短皴描寫遠景山頭繁複的石稜,用大筆皴擦寺旁的巨岩,再以濃墨乾筆表現近景堅硬的石塊。本幅筆墨蒼勁、氣勢雄渾、構圖密實,但毫無迫仄之感,為丁氏山水畫中的精品。此幀作於萬曆甲寅年(1614),丁氏68歲。

明 丁雲鵬 白馬馱經圖

漢明帝曾派遣蔡愔前往天竺求取佛經,兩年後,天竺僧竺法蘭與迦葉摩騰以白馬馱經,自西域來中國,此圖所繪為白馬馱經的故事。本幅作於天啟乙丑年(1625),是丁雲鵬79歲之精心傑作。丁氏晚年的道釋畫多為用筆粗放,而此圖用細筆作畫,回歸其早年的繪畫風格。細審此作,樹幹平直少彎曲,畫葉寫意,僅用淡墨汁綠層層點染,衣紋線條遒勁簡古。

明 丁雲鵬 掃象圖

一彎溪水蜿蜒而下,童子持帚掃象,其側有一菩薩倚坐而觀。「象」、「相」同音,「掃象」即「掃相」,意指破除對一切名相的執著。本幅的人物皆以中鋒畫成,衣紋線條遒勁,猶若行雲流水,暢達流利。眉鬚毫髮絲絲入微,極其工細。筆法雖似李公麟的白描,但丁氏又加工著色,獨樹一幟。其背景樹幹虯曲,點葉繁密,設色秀潤清雅。此幀繪於萬曆戊子年(1588),是年丁氏42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截至6月25日止,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宣德宸翰─明宣宗書畫展」,民眾可以一睹明宣德皇帝的肖像、親筆書畫、後世臨仿宣宗畫風之作,及其相關繪畫風格淵源的介紹,共計十七件作品。
  • 中國繪畫的發展就如一部交響樂章,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風格典範。人物畫的典範由顧愷之與吳道子等人,在六朝至唐代逐步奠定。山水畫的典範約在五代之時成形,且寓含地理區域特質。如畫出北方山水風貌的荊浩、關仝;及畫出江南山水特色的董源、巨然。在花卉翎毛畫方面,四川的黃筌與江南的徐熙也各成兩派。
  • 著名華裔建築設計師陳輝泗先生書畫展8月25日假飛越皇后舉行。展覽集陳先生多年來的油畫、水粉及楷、草書等書法作品數十件,充分展示了陳先生深厚的美術功底。許多作品係陳先生退休後所作。
  • 【大紀元9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徐卉台北4日電)「國之瑰寶—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館藏書畫展」,今天起在國父紀念館展出,展期至10日。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基隆市長青書畫會成立17年,由嶺南派畫家馬水城老師指導,會員30多位,平均年齡70多歲,4日上午於基隆市政府藝廊舉辦書畫展開幕茶會,近百幅作品,有花鳥、山水、佛像、人物畫以及書法等作品,成果豐碩,真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寫照。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