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追加預算12兆 寬鬆或引經濟泡沫之虞

【大紀元2013年0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綜合報導)日本新上任的首相安倍晉三正打算提出今年度逾12兆(萬億)日圓(約1,371億美元)的追加預算,主要投入公共建設,作為選後提振經濟的第一張牌。成果預計一年內可見分曉。市場懷疑寬鬆政策將導致「安倍泡沫」,讓政府有不堪債務負荷之虞。

日本7月份還有一場參議院選舉,安倍呼籲所屬的自民黨要重視民眾重建經濟的呼聲。其追加預算中有6兆用於公共工程計畫,比2012年度最初約5.1兆的公共建設費用還多。加上地方政府及民間部門的開支,刺激經濟的規模將達到20兆日圓。

輿論卻擔心,安倍政府追求短期效益爭取選票的作法,將導致經濟泡沫。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日企的高層讚揚了安倍新政府刺激經濟、壓制日元做法的同時,也提出警告,如果日元貶值的幅度過大、速度過快,可能使得日本燃油成本飆升。再者,經濟若持續疲軟、政府又不控制財政赤字的話,投資者可能失去信心,使得日元遭大量拋售。

安倍願景泡沫化風險

日本經濟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收縮,已經符合衰退的定義,而11月份工業產出下跌幅度遠超預期,創下自2011年大地震以來最低記錄。

安倍提出願景說服民眾與市場:增加公共投資,可助刺激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經濟好轉有利企業盈利增長,利潤經招聘及加薪而轉移到消費層面後,將帶動政府稅收上升,同時消費者支出增加會令物價上漲,令企業營業額增長,形成良性循環。

但是,如果企業遲疑增聘員工和上調薪資,現金流就不能擴散到消費者層,將阻塞循環。過去10年日企整體利潤提高13%,但企業僱員平均薪金只增加3%。加上消費稅上升及通脹加劇,支出不增反減,將致經濟惡化。

目標GDP成長2%

安倍競選時承諾,讓日本的經濟由負成長翻身為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正增長。雖然他並沒有提及投資規模,但《日本經濟新聞》7日報導,追加預算將超過12兆日圓,可能高於2011年,當時首相野田佳彥為東日本大地震重建所追加的12.1兆日圓;僅次於麻生太郎時代2009年4月時13.9兆日圓的紀錄。

日本外銷電子產品面臨後起之秀韓國的競爭,加上國內需求疲軟,去年7月至9月GDP年率為負3.5%。多數市場經濟學家預期,迄12月的季度會連續第三季萎縮,幅度在0.5%左右。

重回1990年代?

據《金融時報》報導,如此大規模借錢刺激經濟令人想起1990年代,自民黨揮霍無度的執政方式。當時的投資使日本的國債攀升,迄2012年底,已經達到GDP220%,高居主要經濟體之冠。

報導中說,日本30年期的公債殖利率在18個月來首度衝破2%的門檻,巴克萊集團(Barclays)分析師Chotaro Morita分析,這意味著市場「關切」追加預算造成的公債發行量增加。此外,這可能預示明年3月之後下一年度的預算,會比以往更著重貸款。

安倍的財政大臣麻生太郎主張,沒有必要被每年44兆日圓的發債上限所限制。瑞穗證券的經濟學家上野(Yasunari Ueno)分析,放棄發債額度將使海外投資人更關注日本的關鍵弱點,即其「駭人聽聞的財政狀況」。此前執政的日本民主黨為整頓金融體質,曾接受此發債上限。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安倍摜壓日圓 日車廠嫌不夠力
剖析安倍政府未來內外政策
安倍派特使訪韓  盼有好開始
安倍特使額賀 啟程訪南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