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化解產能過剩措施空泛 專家稱養虎為患

【大紀元2013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大陸已陷入越調控產能越過剩的怪圈,近日,中共當局提出了化解產能過剩的意見,業內人士指太過空洞和寬泛。中國社科院專家稱,中國正在養虎為患。

新措施出台 被指太空泛

中共國務院10月15日發佈《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出台,其中對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提出「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

《意見》對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提出了相應規劃。其中提出了「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目標,但是僅上半年,中國便新增了1000萬噸鋼鐵產能。對比壓縮8000萬噸產能的目標,「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的難度更大。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共投產新建高爐13座、新建投產轉爐6座,改造擴容轉爐2座,新投產轉爐、電爐煉鋼工程中,扣除改造擴容轉爐原有產能,按設計產能計算,新增煉鋼能力1000多萬噸。

中國工商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名譽會長趙喜子此前曾透露,去年下半年正在設計和規劃的項目共460個(投資約3500億元),這些項目如果兌現,鋼鐵業將新增產能4400萬噸左右,其中落到2013年的估計2200萬噸,預計今年年底會達到10億噸產能,2014年會達到10.3億噸。

同時業內人士認為,《意見》中的上述應對措施太過「空泛」、「原則化」,和過去執行淘汰落後政策有具體的設備容量大小為量化指標不同,「原則化」的措施到了地方政府層面,往往面臨執行力的問題。

中共地方政府化解產能過剩推諉

就算是此前明令淘汰的落後裝備,中共地方政府在執行上也存在推諉。有的地區為應付檢查進行冒名頂替;也有的故意少報產量避免追責,多報產能來預留發展空間。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編汪建華表示,在《意見》發佈後,為實現壓縮8000萬噸產能等目標,環境保護指標等一系列量化指標亟待出台。

中共地方政府把投資視為拉動經濟增長創造政績的有效手段,導致多個行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並且陷入越投資產能越過剩的怪圈。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分析稱,產能過剩行業總量大、見效快,往往成為地方政府爭先發展的領域。

10月7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APEC會議表示,中國經濟已經正在進行深刻的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同時也透露出對產能過剩等問題的擔憂,稱要「保持清醒」、「高度關注」。

大陸媒體10月16日報導,中共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據初步統計,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四次明確批示做好化解產能過剩工作。中共總理李克強也多次表示要堅定不移地化解產能矛盾。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共地方政府上馬新項目,有地方考核機制的原因,追求GDP、稅收等政績,促使中共地方政府給予產能過剩相關行業企業土地、稅收等優惠,扭曲了企業行為。如果其體制不變化,包括政治體制、財稅體制等等,那麼無論再出台多少政策都是換湯不換藥。

專家稱中國正在養虎為患

中共政府對投資上癮的歷史無須贅述,從工廠、冶金廠、道路、機場、商場到房產市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刺激舉措令中共政府的投資達到巔峰。更糟的是,每次經濟萎靡不振,當局就會再度推動投資,就像今年年初時那樣。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頗感擔憂。他認為中國正在養虎為患,囤積無價值的東西和不盈利產業。就拿鋼鐵行業來說,中國有超過1000家鋼鐵廠,佔全球鋼鐵產出近一半。產能嚴重過剩令去年盈利率只有可憐的0.04%。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中共對地方政府失控 清理產能過剩反有增無減
中共經濟刺激政策後遺症 銀行狂甩不良資產
向民企開刀 河北稱3年要減掉一半鋼鐵產能
中歐光伏價格承諾今實施 中國光伏已奄奄一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