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粒子去年發現 今得諾貝爾

人氣 16

【大紀元10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8日電)國際大強子對撞機實驗於2012年7月宣布看到可能是「上帝粒子」的新粒子,2013諾貝爾物理學獎,便頒給對該理論有貢獻的物理學家。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今天揭曉,由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和比利時學者恩勒特(Francois Englert)獲獎,肯定他們找尋所謂「上帝粒子」的成就。

「上帝粒子(God particle)」又稱希格斯粒子(Higgs particle),被物理學家認為是所有基本粒子的源頭,所有質量的來源,都可指向它。

台灣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侯維恕表示,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上帝粒子」學者是「實至名歸」。希格斯等人早在50多年前便提出「上帝粒子」的概念,轟動一時。但科學界找了50年,始終無法確切地找到這個粒子。

侯維恕說,坊間甚至流傳著,「上帝粒子」的名稱其實是「神譴粒子(Goddamn particle),因為這麼多人找了那麼多年,卻一直找不到,讓人不禁咒罵是「神譴」。

直到去年7月,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終於宣布,在大強子對撞機實驗中看到一個新粒子,性質與「上帝粒子」接近。經過一年的驗證,科學界已幾乎可確定就是「上帝粒子」。

侯維恕說,雖然現在科學界看大強子對撞實驗的新粒子「怎麼看,怎麼像」,但還是有一些疑義,仍有可能會「翻船」。他原本以為諾貝爾物理獎嚴謹的態度,可能還會再等幾年。

另外,被公認對「上帝粒子」理論最有貢獻的共有6人,其中希格斯、恩勒特、以及布洛特(Robert Brout)最早發展出模型。侯維恕說,可惜的是布洛特早一步於去年去世,無緣等到領獎的這一天,讓人不勝欷噓。

相關新聞
質子束對撞創紀錄 盼解粒子謎
科學家宣稱找到「上帝粒子」存在證據
「上帝粒子」現身 或將揭開宇宙起源之迷
疑尋獲上帝粒子 科學家喜落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