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退休族應避免的7大理財誤區

人氣 122

【大紀元2013年1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慕秋水編譯報導)理財專家告誡,退休族千萬不要抱著「不知啥時死,所以要及時行樂」的想法,因為退休後的生活如同跳傘,走錯一步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儘早規劃退休生活才是明智的做法。

專家建議,65歲的退休族(或即將退休者)應當將一半(或更多)的資金放在股票市場;若您是夠資格拿社保金的幸運者,聰明的辦法是推遲申領的時間,因為每推遲一年,收益便會增加8%。

根據調查,滿65歲的美國男性中,有半數能再活17年以上,女性會多活21年。為了幫助退休的讀者做出聰明的理財決定,《今日美國》特別諮詢了幾位專家,總結出如下7條必須避免的理財誤區。

1.沒有退休財務規劃

在即將退休時諮詢各類理財師,做一個良好的財務規劃,非常重要。在美國,只有5%的美國居民有諮詢財務管理師的習慣。富國銀行財富管理總經理迪恩(Katherine Dean)說:「即將退休可能犯的最大錯誤是沒有規劃;有無規劃又是極其重要的。」

美林證券財富管理總監拉斯特(David Laster)認為,沒有計劃是退休人員遇到問題的最常見原因之一。他舉例說,僱員福利研究所(Employee Benefits Research Institute)做了一項調查,發現只有42%的員工在即將退休前嘗試著做預算。不做計劃的人,退休後一旦遭遇某些不愉快的意外,很容易束手無策甚至處於痛苦境地。

而且不只是經濟上, 生活方面的規劃也重要。Ameriprise顧問集團執行副總裁歐康納爾(Patrick O’Connell)說:「這樣的蜜月期可能持續數週或數月,在這之後,有一個好的人生規劃的人,都會努力工作,生活有意義和有方向。如果他們沒有想到做有價值有方向的事情,退休6個月後,充分享受到自由,如果還沒有目地和規劃,生活開始變的不妙了。」

富達(Fidelity)退休和投資策略執行副總裁斯威尼(John Sweeney)說,退休前諮詢理財規劃師,是獲得精彩的退休生活的一個最好的機會。這段時期,你會有最多的選擇。還清房貸、減少開支,都會增加你過上優質退休生活的機率。如果選擇繼續工作,當然更有益。參加延後課稅的401k退休福利計劃或者IRA等,也能提高保險係數。

2.過度消費

布林莫爾信託的副總裁瓊斯(T. Michelle Jones)說,退休了,有大量的時間可以支配。退休的人很可能較頻繁的購物和度假,所以非常需要製做預算,其中應當包括固定費用及酌情開支,也應當諮詢財務顧問。很多人往往會驚訝他們的錢是怎麼花掉的和花費在哪兒了。

紐約人壽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退休者在不消耗資產和不動資產的前提下,願意用掉多少退休儲蓄?42 %接受調查的人說「沒想過」,另有人回答:「收入決定支出」。

3.太早請領社會保險養老金

這是最大和最常犯的錯誤,大約有半數的美國人早在62歲就支領社保,提前消費退休金。鳳凰城Surevest財富管理的總裁康斯諾認為,推遲申領社保是更聰明的舉動,而且越晚越好。如果年屆66~70歲之間,每年社保基金增長8%。在很多情況下,人們應該等待。

4.未考慮通膨 投資過於保守

退休人員習慣於用大部分積蓄購買債券和做定存,但這兩種投資的回報利率很低,已經不時興了。斯威尼建議,一個65歲的人應該將一半的資金投資股票。原因之一是:債券和定存無法對抗通脹。

斯威尼說,如果一對退休夫婦年滿65歲,那麼很可能其中一人會繼續活到90多歲。他們需要明白通脹會侵蝕他們的購買力,而且長達30年以上。

拉斯特說,2008年以後很多退休人員把注意力轉移到定存和貨幣市場基金,但是這兩種投資方式的回報率是零。「他們想要美國國債或類似的安全標地物,但它們不能彌補通貨膨脹。重要的是要擁有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5.太早退休

專家說,69%的人打算退休後繼續工作,但是只有27%的人進行有償的勞動。有人在退休前工作的年收入可能高達8萬美元,若他們能延後退休,在62~70歲時仍在工作,他們退休後在財務上無憂無慮的機率將增加10%。

6.低估預期壽命

迪恩說,有趣的是,人們普遍低估自己的壽命,換句話說,大多數人不敢想長壽。事實是,人們活的很高壽。僱員福利研究所報告說,65歲的男性,其中一半會再活17年以上;女性,是21年。現在有些人會活到百歲以上。

7.沒有準備醫保費用

迪恩說,醫療保健成本已大幅上升。大多數的人口將需要某種形式的長期護理,可能是退休支出的重要部分,根據調查,滿65歲的一半的男性需要某種形式的長期護理。

歐康納爾說,不考慮醫療保健風險是三大退休誤區的其中一項。他有些客戶對退休生活有良好的計劃和收入戰略,但卻沒有準備醫療保健的花費。這是最大的漏洞,對很多人來說,這可能會導致經濟和家庭生活的混亂。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銀髮族投資 基金三債券七
退休理財三特性--穩定、低風險、長期
〈理財〉退休規劃早重視 掌握五大原則享樂活
退休生活  及早規劃醫療安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