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尊老制定的法令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2月12日訊】

王杖法

我國西漢時期就已規定了尊敬和扶養老人的法令。《王杖詔書令》。規定對70歲以上的老人,由朝廷授予一種頂端雕有斑鳩形象的特製手杖——「王杖」。持有「王杖」的人,享有各種社會優待,例如,他的社會地位相當於年俸「六百石」的地方小官吏,侮辱或毆打這些老人的官民,都要定為大逆不道的罪名而被處以斬首之刑。同時,對於無親屬的老人、病弱的老人,也都有明確的照顧規定。

優惠法

漢代每逢朝廷大典,都要組成20多人的慰問團,代表皇上慰問70歲以上的老人,給他們加發米、肉、酒、絲等物,並免租稅,給予無息貸款,還督促地方官員撫慰老人,並將此作為考核官員政績的一項內容。

飲酒禮

唐代除了定期發給80歲以上老人一定數量的糧食、布帛作為養老金外,還規定,每年臘月聚集鄉里的老人,行飲酒禮,由官府出資,舉辦酒宴,「使人知尊老養老之禮」。

養老令

明洪武十九年頒布的《養老令》中規定:對於80歲以上、貧窮無產業的老人,每月發給米5斗、肉5斤、酒3斗;90歲以上的,每月加發帛一匹,絮一斤。凡士紳滿80歲者,賜爵裡士,90歲以上者,賜爵裡士,免除一切徭役,享受「與縣官均禮」的政治待遇。

1386年的重陽節,朱元璋召開敬老愛老會,制定了「養老之政」規定:凡80歲以上,一生為人正派,鄉里鄉親們共同稱善的老年人,每月供給大米5斗、肉5斤;凡90歲以上老人,朝廷供給的生活品與縣官持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0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十五日電)重陽節即將到來,金門縣長李炷烽今天頒獎表揚高齡模範暨尊老楷模,並盼社會大眾人人都做敬老志工,共建溫馨祥和社會。
  • 重陽節將至,5日上午桃園市長蘇家明、代表會主席游財登、副主席高世嘉、慈文里長錡春發、福林里長李振華等人,連袂親訪,101歲百歲人瑞,劉添福爺爺(慈文里)、103歲賴黃劍奶奶(福林里)家中祝賀,劉添福也是縣府前主任秘書劉永和的父親,對於劉父教子有方,早在街坊傳為佳話。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