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習近平靠軍隊鞏固領導權

曾去執

人氣 11

【大紀元2013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詹姆士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成員林和立本月在《中國簡報》(China Brief)的評論中表示,習近平擔任中共總書記及中共中央軍委會主席三個多月來,已在黨內高層有效的鞏固其權威,儘管事實上他在黨內未與任何一個派系勾結。

該評論認為,習近平不像他的前二任江澤民與胡錦濤這兩位「上海幫」與「共青團」的首腦。習除了是黨的主要仲裁者,還是外交事務領導小組的主席,具有掌控外交與安全政策的權力。同時這位59歲的領袖還掌控「政法」機制,監控公安、情報、監察與司法系統。更有甚者,胡錦濤與江澤民在去年11月「十八大」黨代表大會時宣稱他們不會干涉新領導班子的運作,因此習近平可以放手去做,不必擔心元老們的監控掣肘。

文章說,雖然習近平有時被認為是「太子黨」(指的是黨國元老的子弟)的首腦,但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1950年代或之後出生的高幹子弟多半從商而非從政。惟一例外的是解放軍,它號稱有數十位太子黨官居少將或更高的官職。然而這並不值的驚訝,軍隊仍然是太子黨習近平的最主要的勢力基地。習近平於1979年清華大學畢業之後,曾擔任國防部長耿彪的私人秘書。他之所以得到這個令人垂涎的職務,正是其父習仲勳所推薦;習仲勛是一位開明的黨國元老。解放軍是中共高幹子弟的基地,習近平在長期擔任福建省與浙江省高幹時,與這些太子黨將領一直維持良好的關係。

至少有三位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成員具有太子黨身份。例如空軍司令員馬曉天是解放軍政治學院大校馬載堯之子;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是前浙江省副省長吳憲之子。此外,中央軍委會中與習近平最親密的太子黨將領總裝備部部長張又俠,更是解放軍前總後勤部部長張宗遜之子。張宗遜在1949年之前曾與習仲勛在中國西北地區共事過。這就難怪張又俠新年講話時,是高級將領中率先向「習主席」表態效忠的其中一位。張又俠告訴總裝備部的參謀「要執行習主席的重要政策指示」,「實現中國夢與強軍夢」。

該評論說,有幾位太子黨將領雖未能在「十八大」獲得晉升,但仍被視為是習近平在外交與軍事事務的顧問。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總後勤部的政委劉源,他是第一任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子。劉源是著作豐富的地緣政治問題理論家,擅長的問題包括如何應付華府所謂的「反中圍堵政策」。另外一些非正式的軍事戰略家包括劉亞洲將軍,他是國防大學政治委員,也是前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陳知涯是一所解放軍智庫的資深研究員,也是前國防部副部長陳賡之子。習近平還與南京軍區的將領關係良好,其中最密切的一位是現任的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趙克石,2007~2012年趙克石是南京軍區司令員,趙與曾慶紅等上海幫關係密切。

上個月底,習近平第一次視察北京的人民武警部隊,非正式的揭露了他掌理政法系統的跡象。他指示武警必須保持「絕對是在黨領導下的武裝部隊」。這是他擔任總書記後第一次提出政治維穩的重要性,「人民武警必須深切瞭解維穩情勢的複雜,以及瞭解人民武警在維穩工作的重要性」。他說:「人民武警必須採取主動,保持高度的警戒,隨時準備應召打勝仗。」跟隨習近平此次重要行程的尚有政治局委員暨中央法政委員會書記孟建柱,以及新任的公安部長郭聲琨,他同時也是公安部黨委書記。

習近平顯然已成功的獲得軍警的支持,但是他在黨與政系統裡的關係卻似乎出奇的弱。他在福建、浙江任職大半輩子,但在黨政系統似乎沒有建立大量的人脈。在黨內權力核心中,習近平所信賴的幕僚與總書記圈子的關係不算密切,這可以從現任的黨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與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在「十八大」時才被納為政治局委員得到證明。

比其他的同儕其前任的前輩,習近平在學術與專家菁英界的關係也比較欠缺;這些人或許可以協助他思考時跳脫窠臼。

習近平的權力結構及其擁護系統將如何影響中共的政策,目前尚難論斷。他擁有核心集團內軍事將領的優勢,再加上與美日的衝突日增,可能使他採取更好鬥的外交與軍事手段。由於相對之下缺乏開明的幕僚團,這可能會影響他政策開明化的程度。去年12月他在廣東南巡時指出,他正在尋找「對社會主義道路、對黨的理論與系統有信心」的菁英幹部。

該評論最後建議,習近平有責任向中國人與外國觀察家展示:他的政府不但有能力鞏固中國共產黨陣營的優勢,也能夠推展新的改革道路。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經濟學人:薄谷案件顯示中共和諧肥皂泡破裂
英媒:挺薄政敵抹黑溫家寶 中共權鬥加劇
橫河:外媒如何捲入中共權鬥
【夏小強】重慶的火藥桶將怎樣爆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