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牛市可以長時間持續 但並非永遠

編者:金濤

【大紀元2013年05月11日訊】股市幾乎每天都創新高,以至於一些投資者們就股價仍可升高多少而爭論。關注市場的人士都知道,股市可被大幅高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被高估。

從短期來看,股價就是它們的價值,取決於投資者心理以及股票的基本經濟面。短期內,投資者可以依靠預期利得來證明其合理性。但從長遠看來,股價不能遠遠超出其合理的根本經濟面回報價值。而股市所謂的「長遠」可能會在20年、甚至30年之後。

投資者心理看好牛市

持股票牛市的理論包括:現在利率極低,而且極有可能持續一段時間。這意味著公司資金成本也是很低。而且經濟復甦勢必會加強,銷售額和利潤將會上升。另外投資者心理狀況也看好牛市。

投資者期待比債券更高的回報率。債券雖然安全,但回報率極低。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如果想要更高回報率,他們需要購買股票。

近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股市在未來五年內可能有高回報率。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歸因於債券收益率如此之低。

目前許多持牛市觀點投資者一致認為:不要與美聯儲對著幹。如果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願意繼續投入市場數十億美元及歐元,和他們對著幹,無疑是傻瓜。

牛市下隱藏著脆弱的投機性

雖然持牛市觀點者聲勢強大,這並不意味著目前股市未被高估,而且可能被大幅高估。市場專家利維(David Levy)認為,所有資產類別可能都被高估。

利維最近寫道:從澎湃上漲的銀行股價到曼哈頓的鴿籠價格,所有牛市都因為幾近零的利率。

而這些牛市發生的環境還卻包括私營部門負債累累,而且增長潛力有限。因此,這些牛市隱藏「投機性質、潛力有限、脆弱,並最終可能嚴重下行。」

利維的經濟模型不同尋常,因為其明確包括資金流動(financial flows)。主流經濟模型則更專注於生產和消費,基本上卻忽略企業融資、利潤、資產和債務。

由於資產被高估,企業高管們都將精力放在提高短期收益,以達到市場預期上面,而不是其業務的長期管理上。這種短線思維是過去30年中私營部門債務爆炸性增長的原因之一。私營部門為了支付房地產、股票及其他資產的高價格,不得已而大舉借債。

現在資產被高估比例 超過泡沫時期

為什麼利維認為資產價格被高估?因為資產價格與收益相比過高。投資的長遠回報率取決於其收益(例如金融資產),或者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例如土地等有形資產)。

一個普遍適用的測量工具是「席勒週期性市盈率」(Shiller cyclically adjusted P/E ratio)。現在標普500指數股市該比率是23.2。而金融危機前平均值約為15。

而當前房地產的真正價格也處於歷史高位。

目前沒有適用於所有資產的經濟整體性測量工具。經濟專家Sri Thiruvadanthai提出了一個替代工具:家庭資產(household assets)占GDP的比例。目前家庭資產價值超過GDP的5倍,比1990年代後期和21世紀初的泡沫期還高。

1950年代至1980年之間,該值是3.7倍。從1985年開始穩步攀升,是經濟過度金融化(hyper-financialization)的開始。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於1996年發表其著名的「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講話時,該比例是4.4。

利維和Thiruvadanthai的結論是,目前資產價格過高,以致於其收益率無法反映其合理的價格。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超越景氣的萬無一失投資術(4)
【賤芭樂】為什麼一定得學投資理財!
五月清倉離場──在市場波動時降低風險
美國近期利率上調機率小 投資債券忌短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