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亞川為劉鐵男「闢謠」被諷為「家奴」

【大紀元2013年05月14日訊】(法廣)昨天(5月12日)曝光的位高權重的發改委副主任,原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涉貪腐被雙規事件,案件線索最早由《財經》雜誌前年的報導披露,報導後一度曾石沉大海。去年12月6日,《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在微博上實名舉報劉鐵男,成為此案的爆發點。而此後此案發展的種種細節,暴露了北京各大中央部委尤其是發改委這一位高權重的超級部委裡,各路中高層官員效忠個人全無節操的種種醜態。

去年十二月初,羅昌平實名舉報這位部級高官時,媒體第一時間向國家能源局求證,當天,國家能源局對媒體回應稱,羅的舉報「純屬污蔑造謠」。國家能源局稱,「我們正在聯繫有關網絡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正在報案、報警,將採取正式的法律手段處理此事。」

這一細節現在理所當然地被媒體尤其是網絡輿論拿出來檢視和批評,尤其是在官方大力打擊網絡「謠言」的當下,是否官方所說就是真相,被官方證偽「闢謠」的果然就是謠言,似乎並非如此。

就此案來說,顯然的邏輯是,對一個高級官員的官聲操守,是否涉及貪腐,國家能源局的新聞發言人並無權力也無能力為自己上級的背書。如果一定要有合適的鑑定方的話,就目前現狀,也只能是中共的中紀委。

因此,昨天的《人民日報》微博就評論說,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被查。從被實名舉報,到新聞辦負責人否認嚴斥,再到證實接受調查,劉「劇情」跌宕起伏。調動公權為官員個人背書,是否應反思道歉?新聞發言人本是公職,怎會淪為「家奴」,為個人背書?

《財經》《新浪財經》等今天的報導還原了這一發言人成為「家奴」,為官員背書的過程。

去年12月初,羅昌平實名舉報時,劉鐵男正與時任副總理,但已當選常委,並確定將接任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在俄羅斯訪問。據說,當時劉鐵男身在國外,通過秘書要求當時擔任國家能源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的曾亞川對外表態。

新浪財經報導說,這位司長(曾亞川)倒也聽話,在接到媒體電話之後,爽快背書,並且對記者確認可以發、快點發。據說,他估計後來也後悔自己的草率。由於表了這個不適當的態,原本有希望去核電司的他,聽說也沒機會了。

此外,去年12月6日之後,國家能源局與媒體之間的溝通工作完全斷絕。就連每年一度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能源局也幾乎沒有邀請記者參加。當天有少數幾個記者試圖混進會場,但馬上就被阻攔了。劉鐵男在會議即將開始時才出現,草草宣讀了幾頁工作報告便結束講話。

新浪財經引述據能源局內部人說,劉鐵男在被舉報之後,雖然經常在國家能源局網站上刊登活動情況,但實際在工作和生活中明顯不願見人,由他主持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人數縮減到最小范圍。

該案事發後,作為新聞發言人的曾亞川不假思索力挺劉鐵男,而非按常規打個馬虎眼,模糊處理,根據官場常規,顯然曾某屬於劉鐵男線上可以信賴的基本盤。

另一個細節是,據消息人士透露,前年《財經》雜誌關於劉鐵男與倪日濤勾結騙貸收購加拿大紙廠報導刊發後,正是曾亞川出面代表劉鐵男與《財經》溝通並施壓。

對這一「家奴」醜態,評論作者「五嶽山人」說,《人民日報》追問「發言人怎會淪為「家奴」,此問極好,試著回答一下:在這個外部監督不利、內部陞官靠上級的制度下,這是必然的結果。這麼說吧,從大到小的官僚階層,每一層都是上一層的家奴。

《財經》記者李微敖質疑說,報導刊發後,「是甚麼人,甚麼原因,致使文章在當時第一時間,在網上被刪除?隨後,記者們就此發的微博,亦被要求刪除?」

現在回顧事件過程,能下達刪帖命令的,只有國信辦的網管官員,按常規而言,當劉的利益團體與網管官員成功勾兌,幾乎成功將此事消聲。

有網友就評論說,「到底誰在保護劉鐵男?此事證明堵塞言路正是使貪腐橫行的一個重要原因。誰在堵塞也就可疑。」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微博打破中共信息壟斷 國信辦風聲鶴唳追查「大V」
突破敏感詞搜索禁忌  「自由微博」出世
懼真相 黨媒打擊網絡謠言針對微博名人
何兵新浪微博再遭封 律師指打壓言論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