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水泥產能過剩超30% 地方求GDP瘋上項目

人氣 3

【大紀元2013年0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萬方報導)2012年中國水泥產能30億噸,過剩超30%,但中國各地的水泥項目依然上馬不止。業界認為,以GDP論成敗的政績觀成了政府水泥項目上馬的真正動力。

大陸水泥產能過剩超30%

中共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共新建了623條生產線,新增熟料產能7.07億噸。比原定的418條在建生產線多建了205條,多增熟料產能近3億噸。

據中共官媒報導,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星太稱,中國大陸「2012年全國新型干法水泥的實際產能已達30億噸,產能富餘程度超過30%。」中國水泥消費量30多年來一直在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水泥的產能過剩問題愈演愈烈。

業界分析,在惟GDP論成敗的狹隘政績觀指導下,在稅收創收的誘惑下。不少地方政府長期依靠大項目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一味大幹快上、重複建設。

一家水泥企業負責人稱,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撥給土地給予優惠政策,甚至以給煤礦為誘餌吸引企業建水泥廠。還有的地方政府則以處理城市垃圾為名建水泥廠,雖然明知道產能已經過剩,也得建。不然指標被別人搶了,打起價格戰來傷不起。還有一些投機性資本也進入了這個行業,因為趕上大項目,一年就可收回成本。一些投機者打起了歪主意,乾脆“種”起水泥廠來——建水泥廠坐等大企業收購。

追求GDP政績 各地水泥項目瘋狂上馬

中共也曾下文減少水泥項目的上馬,但這一文件在實際執行中實際是一紙空文。

大陸媒體報導,儘管地方政府已經承諾不再批新線,但新的水泥生產線仍然上馬開工,有些地方的小山溝裏居然建了4條生產線,有些地方的貧困縣幾乎縣縣都有水泥廠,一些地方政府還主動幫助企業拿批文,甚至允許企業未批先建、邊批邊建;有些地方還在水泥兼併重組完成後,繼續新上生產線,其目的在於拉動當地GDP增長。

據《經濟日報》報導,華鎣西南水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楊天科認為,汶川大地震後,出於災後重建等原因,政府對新增水泥投資一律核准。現在基礎設施、房屋、橋樑等方面的災後重建已完成80%,水泥產能出現過剩,並日益嚴重。而華鎣市方圓60公里內就有10家水泥企業,總產能達到1550萬噸,遠遠超出市場需求。

盲目投資導致水泥產能增加,企業間惡性競爭,造成企業生產越多、虧損越大,污染了環境,也浪費了資源能源。東方希望重慶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湯禮對《經濟日報》記者介紹說,2012年,東方希望的產能釋放了60%,企業沒能盈利。同等資金要素投入,產出的利潤還不如養豬。

(責任編輯:高謙)

相關新聞
產能過剩 大陸鉛蓄電池業迎「寒冬」
郎咸平:中國經濟八重危機 企業面臨經濟寒冬
「大家回去哭吧!」 郎咸平再揭中國經濟危機
中國大中鋼企2012年利潤下滑98% 虧損面近3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