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軟肋:沒長數學腦袋?

人氣 890
標籤: , ,

【大紀元2013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報導)初學德語的中國人一般都會被德國人顛三倒四的數字說法給雷倒,中文裡順順當當的一個365,到了德國人嘴裡卻成了麻麻煩煩的先說300再說5再說60,單是說數字德國人已經慢了一大截兒,更不用說是計算了。如今這個說法有了理論依據,根據德國人自己的調查,發現德國人的數學的確需要補課,不過也有專家稱,德國人之所以疏於計算,乃「並非不能也,而是不為也」。

數學大檢測 過關者寥寥

最近,德國運算基金會和調查機構Forsa聯合給德國人進行了一次數學測驗,共30道試題,包括:買8件東西共花了14.32歐元,如果給售貨員20歐元,會找回多少錢?8:58坐火車從A地啟程,到達B地的時間是15:28,一共坐了多長時間的火車?去某城市渡假時間是從7月23-28日,預訂旅館時需要選擇住幾夜?等等。

共有1000多位有代表性的德國民眾參與了這次「數學考試」,結果成績很不理想。其中一道計算開車速度的試題,難倒了大半民眾,正確答對的人只有28%,其它題的正確率也是不敢恭維。

數學是德國人的軟肋?

這些在中國連小學生都能夠答出的題,到了德國人這兒卻成了需要想破腦袋的難題?難道德國人的計算能力真的那麼差?專家分析表示,對於很多德國人而言,不是不會算,而是懶得算。駕車多長時間到達目的地,有導航儀算嘛;購物要找回多少錢,有收銀機算嘛;如果實在需要計算了,那還有計算機呀,所以久而久之,計算成了一種被德國人「遺忘」的能力,這次數學測試的結果也表明,年輕人的成績要比年長的人好,也就是說離開學校時間越長,數學能力退化的越厲害。

另外,那些文字敘述比較長的應用題,正確率也更低。專家因此分析說,有些人並非計算能力不行,而是閱讀理解能力有限,這類應用題如果明白了其中的邏輯關係,其實單就計算而言一點也不難。為了證實這一點,測試人員還專門出了兩道運算完全一樣,但敘述並不相同的應用題,其中一題的敘述要比另一題長,結果敘述語言較長的那道題正確率果然更低。

德國人還有一大不能逾越的難關就是面對圖表和幾何問題,正確答對這類題目的人僅有1/3,甚至有56%有文理中學畢業文憑(Abitur)的人也栽在了這些題目上。所以專家提醒,有時候媒體工作者會把數據精心製作成各類圖表,以為可以讓讀者看得更明白,其實卻有可能適得其反。

學校教育不能脫離實際生活

專家分析,現在的學校教育與實際生活脫節,也是導致人們在生活中把數學逐漸忘光的原因之一。很多學生只是為了學數學而學數學,只會套用公式和做題,卻不能把學校裡所學的運用到生活中,而且有些老師也認為「這些不過是書本上的考題嘛」。其實,真正好的老師絕對不會過分依賴書本,而是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並把所學運用到生活中。否則,學生只會死讀書,一旦走出校門,就會把所學統統還給老師。

所以,專家的結論是,這次的數學測試,德國人雖然成績不佳,但這並不表示德國人的腦袋不靈光,如果正確引導和教育,德國人的數學能力一定不比其他國家的人差。其實,話又說回來,德國人雖然在計算能力上顯得有些「大智若愚」,但也沒耽誤了其真正製造出高科技、高質量的產品,「德國製造」可是讓各國買家趨之若鶩的招牌,僅憑這一點也足以說明德國人那「含而不露」的智慧了。

最後還是公佈一下那道正確率只有28%的數學題:如果開車以100公里/小時的速度跑完240公里,會比以120公里/小時的速度跑完240公里慢多長時間?怎樣,您有正確答案了嗎?

(責任編輯:樂正宇)

相關新聞
【世界之最】歐洲最長的城堡——伯格豪森
報告:德將連兩年負成長  衰幅創歷年之最
組圖:德國高速公路打造「世界最長餐桌」
歐洲最大江心島威廉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