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老鼠攜菌可傳染人類

研究首次發現溫市中心東端老鼠攜帶「鉤體」病菌 通過鼠尿及受污染水傳染人類

人氣 44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6月22日訊】 (大紀元記者歐陽編譯溫哥華報導)大溫地區的鼠患問題日益嚴重,近期多個社區都出現鼠患蔓延的報告。旨在找出與老鼠同住的人類所面臨的健康風險的「城市老鼠項目」(Vancouver Rat Project),最近有突破性進展,星期四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溫哥華市中心東端的一些老鼠攜帶一種可感染人類的細菌,嚴重情況下,會導致病人腎功能衰竭、肺出血和腦膜炎。
  
這項研究報告發表於星期四出版的美國生物學雜誌PLoS ONE,研究首次發現在溫市中心東端捕捉的老鼠身上,檢測出「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簡稱「鉤體」)菌呈陽性,人類感染「鉤體」後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
  
2011年展開的這項研究由Chelsea Himsworth博士主導,以溫市中心東端(Downtown Eastside)為主要研究基地,希望找出當地老鼠的特點、它們攜帶的病原體、以及與人類交叉感染的潛在風險。在卑詩大學的人口及公共健康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的Himsworth說,在此之前,加拿大從來沒有在老鼠及鼠患方面做過真正全面的研究調查。
  
在城市中心與老鼠同住的人類,面臨著感染動物疾病的健康風險,Himsworth認為這是科研界的一個盲點。她說,當她查閱科學文獻時,發現人們更瞭解大象、鯨魚和灰熊,而對老鼠知之甚少。而人類缺乏相關知識,將會在瞬息萬變、全球化的當今世界中,面對老鼠帶來的新的健康危險無能為力。
  
目前,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畜共患疾病風險相應增加,Himsworth稱之為「老鼠的問題」 。她想通過這項研究,瞭解這種在中世紀引發黑死病蔓延的小動物,是否在現今時代仍然是人畜共患疾病的來源。在過去10年,世界上已經出現了SARS、禽流感和豬流感的爆發。
  
「鉤體病」歷史上常見於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Himsworth說,她的研究證明這種疾病開始在發達國家的城市中出現。在巴爾的摩和法國的城市中已經發現「鉤體」感染的病例,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聲明,美國內城區的兒童感染「鉤體」的病例正在增加。
  
Himsworth的下一步研究將確定是否在溫市中心東端已有人類感染「鉤體」,這種病菌是經由帶菌的「鼠尿」,及被污染的水傳播給人類。她的研究團隊今年採集了200名東端社區居民的血液樣本。
  
Himsworth 說,免疫系統受損的窮人特別容易感染鼠源病菌,而這從定期的健康檢查中不太會發現,原因很簡單,在像溫哥華這樣的城市,醫生們不會看到這樣的病人。她補充說,在多數情況下,除非在開始就預計到這種風險,否則這種疾病不容易被診斷出來。
  
該項研究結果還可以幫助當局制定更好的蟲害控制措施,人們普遍認為,老鼠越多等於疾病越多,而Himsworth的研究結果發現,「鉤體病」的患病率與特定街區的老鼠數量無關。該項研究的另一重要發現:老鼠以家庭式群居,領地範圍僅有幾米,這說明現在採用的誘捕和撒藥的滅鼠方法不科學,會使受感染病鼠遷移到其他地方擴散病菌。

政府:溫哥華尚無人類感染「鉤體」病例

Himsworth說,長期以來政府一直認為,在加拿大老鼠不威脅人類健康,她的研究結果可能最終會對現行的公共衛生政策提出質疑。
  
但是,溫哥華沿岸衛生局(VCH)衛生官Reka Gustafson醫生堅稱,Himsworth的發現並不表明溫哥華居民的健康風險增加,「鉤體病」的研究僅限於其學術意義。「公眾絕對沒有理由為此擔心。」她說,如果有人出現症狀,初步檢查無法確定由何種典型細菌感染引起,進一步檢查則能夠發現不尋常的疾病,如「鉤體病」。到目前為止,卑詩省只有遊客被診斷出這種疾病。
  
參與「城市老鼠項目」的傳染病專家,來自卑詩疾控中心和卑詩大學的David Patrick醫生指出,Himsworth目前的研究結果可以說明,距離得出老鼠構成大範圍公共健康威脅的結論近了一步。
  
Patrick表示,他更加認為該項研究的真正價值在於,科學的呈現出老鼠的生態,這在爆發類似SARS的傳染病時,對於追溯病源,它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責任編輯:易君

相關新聞
溫哥華列治文Zellers商場鼠患堪憂
能源領域專家談加拿大化石能源前景
女兒在家中被陌生人刺死  素里父親討公道
卑詩縮減電動車補貼 車價或上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