鉈鹽是「完美毒藥」嗎

人氣 514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美國新澤西訊)7月9日,美國新澤西州高等法院陪審團裁定,李天樂因鉈殺枕邊人,謀殺罪名成立。面臨她的可能是終身監禁。

從相片上看,人們可能不會把這個外表端莊的女人和冷血的殺人犯聯繫起來。而且,李天樂的簡歷非常完美:中國名校畢業、美國留學、大製藥公司工作。她所擁有的,正是無數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源源不斷到美國求學的中國學生所做的也只不過是踏著相似的腳印,想複製她40歲前的「成功」故事。她在施貴寶(BMS)工作期間,從事治療糖尿病的新藥研發工作,作為共同作者, 有近10篇相關論文發表,對一個研究人員而言,這還是個不錯的記錄。為甚麼在人生的收穫季節會陡起殺機,主演起了新版的「完美謀殺」(A Perfect Murder, 1998)?

很多網友分析,是李天樂偏執好鬥的性格導致了家破人亡。李天樂的性格當然有問題,愛極生恨,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也不能讓別人得到,甚至要親手毀了他。

但性格偏執好鬥的人,大有人在。不過,很多人就是鬥鬥嘴,最多也就是出點「家暴」醜聞。導致李天樂下「毒手」的重要原因之一,恐怕是她對丈夫絕望之後,卻對「鉈」 寄予了過高的希望,心存僥倖,還以為鉈鹽是甚麼小李飛刀,可以殺人於無形, 不會留下任何犯罪痕跡。

鉈(音:它)鹽曾經被吹捧為「完美毒藥」,無色無味,「很多實驗室無法檢測」。媒體也不加分辨,廣泛引用這一說法。一時間,人們還真以為鉈鹽是隱形殺人武器。為迎合現代人的口味,各種關於「鉈殺」的狗血劇情在小說、電影電視上大量出現。據維基百科介紹, 「鉈殺」情節出現在至少18種偵探小說,電影或電視劇中,甚至在「犯罪現場」(CSI)的一集中也出現過。其中,英國作家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961年的暢銷偵探小說「白馬」(The Pale Horse)最為著名。在她的小說中,有關鉈中毒的症狀描寫非常仔細精準:病患會感到乏力、刺痛、嘔吐、頭髮一把一把的連根脫落。 據報導,克里斯蒂的這本小說救過人的命,但是也誘導無數的人用鉈害人,甚至包括曾經的薩達姆政權。

且不說利用鉈殺人者的狠毒心理,單就鉈本身而言,也絕不是那些罪犯們所期待的甚麼所謂「完美毒藥」。

首先,鉈鹽並不是甚麼很難檢測的「暗物質」。早在60年前,鉈的分析方法就已經很成熟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儀器分析技術的發展,鉈鹽的檢測限低達納克級,也就是說,1百萬升水中,只要有1克鉈鹽就可以檢測到。但由於鉈鹽檢測的需求量太少,劇毒品的保管又嚴格,致使很多分析實驗室從成本和風險控制的角度,不願意碰「鉈」。

其次,鉈鹽曾經被心理陰暗的投毒者所青睞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投毒真相容易被掩蓋,因為鉈中毒初期症狀常常被誤診為發燒或其他的疾病。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鉈中毒的典型症狀(如劇烈疼痛、嘔吐、頭髮脫落、指甲出現白色橫紋等)表現出來後,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真相一定會被揭示出來。而且,由於鉈鹽在世界大多數國家是被嚴格管制的化學品,嫌疑犯很容易被鎖定。

中國古人講「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三尺頭上有神靈」。意思是說,神靈無時無地不在,人不管做了甚麼樣的虧心事,他可以騙得了人,但他永遠無法瞞得過神靈,而且或遲或早一定會遭到報應的。清華學生朱令受害案中古道熱腸的貝志誠,李天樂投毒案中聰明細心的華裔護士,不經意間使作惡者精心設計的「完美謀殺」破局,這也或許是冥冥中天意的彰顯。

唐伯虎有詩雲,「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人」。如果真有俯視眾生,明察秋毫的神在,惡意投毒,致人於非常悲慘的境地,這種人百年之後,想再回頭做人,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萬丈紅塵中的芸芸眾生平時多存善念,多結善緣,如此或許才能遠離悲劇。

(文/秦端陽)

  

相關新聞
被控毒死丈夫 李天樂不認罪
李天樂毒夫案開庭 死者體內鉈量超極限
北大妻「鉈殺」清華丈夫 恐判終身監禁
新澤西州改進交通攔截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