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覬覦美國品牌企業 營運能力面臨考驗

人氣 6

【大紀元2013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美國家喻戶曉的知名消費品牌,如沃爾沃(Volvo)、思考本(ThinkPad)、AMC電影院已分別被吉利汽車、聯想和大連萬達集團等中國買家所買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也將不久被中國雙匯國際集團收購。

《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雜誌報導,多年來,中國企業到處尋找海外油田和銅礦場的投資機會。但現在,他們已轉進娛樂圈、奢侈品和旅遊業,並釋放出一個全新的信息:中企公司錢很多,想要收購你們的品牌。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表示:「你正看到中國海外投資的成熟過程。他們仍然關心資源,但已增加了其他類型資產的購買。他們對品牌這部份很有興趣。」

史劍道彙整資料後估計,中企公司海外投資金額已由2007年的7.9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94.4億美元。雙匯國際集團以47憶美元收購全球最大豬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若被核准,美國企業被中企公司收購的金額將創下新高記錄。

上月初,美、中高官同意重啟促進兩國企業投資協議的協商。在那之前,會談一直受阻,雙方都沒有釋出善意。這個談判重啟宣布的時間,正好趕在美國國會農業委員會對史密斯菲爾德食品收購案舉起紅旗之後。

自聯想收購IBM公司的ThinkPad系列品牌之後,該品牌在美國的受歡迎度降低了。浙江吉利控股自2010年收購Volvo後,消費者對該品牌也出現了認同危機。

一些具有全球視野的中國企業都大量投資於建立一個跨國企業的形象。電信巨擘華為聘請全球最大的傳播服務集團WPP來打造其全球形象。消費電子和家電大廠海爾則贊助NBA籃球賽,就算搖搖欲墜的體育用品製造商李寧(Li-Ning)也在去年以1億美元簽下棒球明星韋德(Dwyane Wade)擔任其品牌代言人。

戰略市場情報公司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資深分析師羅伊(James Roy)認為,收購一個根基穩固的品牌比起重頭建立新品牌更有吸引力。但中企公司追求的目標不僅於此,他們希望這些品牌除了能提供成長機會外,更重要的是還能幫助中國母公司改善其內部的營運、技術或安全等領域。

這就是為何中企公司特別對食品品牌有興趣的原因了。中國的食物品質早已惡名昭章,特別是2008年三氯氰銨毒奶造成了6名嬰兒死亡和30多萬名嬰孩生病的醜聞。前不久,上萬頭死豬漂浮在黃浦江更污染了上海的飲用水源。

王健林堪稱中國最具野心的企業家。據富比士估計,這位軍人出身的地產大亨身價86億美元,他的大連萬達集團年營業額達230億美元。去年,他斥資26億美元收購美國的AMC連鎖電影院,據說他還覬覦歐洲的業務。上月,他用5億美元購買英國遊艇製造商Sunseeker,同時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倫敦建造一棟可俯瞰泰晤士河的豪華酒店和複合公寓的計劃。

據說,他希望到2020年,萬達集團1/3的營業額(約300億美元)將來自海外。他對《金融時報》說:「我們必須建立我們的收購能力,萬達集團已決定快速實行國際化。」

對於想在海外進行收購的中企公司來說,資金不是問題,因為它們大多坐擁龐大的現金部位,而且還可透過國營銀行額外融通。如果收購的標的不涉及敏感的話(如2008年華為想併購美國電信設備商3Com公司),他們大多能如願以償。

前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系副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說,中企公司海外併購的最大障礙在於缺乏海外市場的營運經驗,「中企公司了解到他們(收購品牌)的風險更大,只要他們能維護品牌價值,他們買的東西就有價值。這比購買鐵礦場有更高度的營運挑戰。」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2011年10大暢銷車 美國品牌占6
美聯社:中共國家投資機構大舉海外投資內幕
德媒:中國海外併購 德國首屈一指
中企投資美房市再添一筆 萬科舊金山蓋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