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故事:莊子超脫於悲慟

作者﹕林靈
font print 人氣: 25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8月03日】
惠子到莊子家中,卻沒有看到應有的傷心場景。莊子正對著妻子的屍體,席地而坐,兩腿像簸箕一樣隨意曲伸著,一邊敲著盆狀的瓦缶,一邊高聲歌唱。其聲慷慨激昂,響遏行雲。

惠子十分氣憤,走上前去,對他說:「你與死去的妻子,共同生活了一輩子,她為你生兒育女,日夜操勞。現在她因衰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罷了,居然敲著瓦缶高歌。你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莊子放下手中樂器,緩緩回答道:

「並非如此!你沒有看到我悲傷,是因為我的悲傷已經過去了!她剛死的時候,我悲痛萬分!每次,我看到家裏她曾經用過的一切,就不禁回想起她平日的一言一行,心裡如同刀割一般!」

「但後來,我忽然領悟了。」莊子站起身,繼續說道:「你看那春夏秋冬,自然變化:春天,芳草萋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果實纍纍;到了冬天,萬物凋零,一片蕭瑟。從春到冬,再從冬到春,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變化著。人的生命,正如這春夏秋冬的變化一樣。人起初是沒有生命的,更不用說形體和氣息了。恍恍惚惚的世界,經過變化,形成了氣,氣再經過變化,成為形體,形體又變成生命,現在又經過變化,回到死亡。她現在安安靜靜地躺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在為她哭泣,這不是沒有明白天命的表現嗎?我在忽然領悟了之後,所以,我才停止哭泣,而放聲高歌。」

【附言】

妻子死了,莊子開始是無比的悲慟,在忽然領悟了光後,便鼓盆而歌。莊子之超脫,可見一斑。在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眼中,死亡是自然而然的事。面對死亡,我們不必過分悲傷,一切都要順應自然。這就是道家所倡導的安時處順,天人合一。

【知識小辭典】

莊子(約紀元前369至前286年間),名周,戰國中期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人,大約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莊子放棄功名富貴,自甘於貧窮,年輕時曾做過蒙漆園小吏,後來一直過著隱居生活。楚威王曾經用重金禮聘他為相,被他一口回絕,自願 「曳尾於塗中」。惠子曾為梁惠王相,莊子去拜見他,他卻擔心莊子來取代其相位,在國中搜查了三天三夜。莊子卻自喻為鳳凰不食腐鼠,對相位不屑一顧。

作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莊子繼承了老子的思想,而將其發揚光大,把老子的道,進一步引入人的生命體驗,從而使道,更趨於完備。不僅如此,莊子還在多方面發展了老子思想。世傳《莊子》一書,為其軼散之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