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試點滿三年 中共只顧賺錢不顧房價

人氣 29

【大紀元2014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大陸房產稅至28日在上海、重慶試點已滿三年,試點過程及效果爭議不斷,甚至被指為失敗,中共政府只是增加了稅收,而對房地產市場無任何促進作用,沒能阻擋住房價上漲的腳步,相反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

房產稅存缺陷被指失敗

2011年1月28日,房產稅開始在上海、重慶試點。但三年過去了,試點過程及效果爭議不斷。

不少專家表示,從試點效果來看,上海和重慶的試點存在一些制度缺陷。一方面,房產稅的徵收特點應是寬稅基、低稅率。但從兩地的試點情況看,稅基偏窄問題較為明顯。另一方面,計稅依據也與國際慣例不符。國際上一般以評估值為依據,而兩地或以市場價格為依據,或以原始價格為依據。

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石建勳表示,房產稅改革關係到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改革中不應增加老百姓解決基本保障居住條件的稅負,注意解決好過去購房已交納70年土地產權費的遺留問題,減輕納稅人不合理負擔。

儘管原本一直被業內稱為樓市調控的強力手段,但試點至今日,卻有些虎頭蛇尾。中國社科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陳淮表示,重慶和上海的房產稅試點可以判斷為不成功,沒有擴圍的意義。

政府仍靠土地財政 房產稅未阻房價上漲

做出房產稅失敗的判斷一個重要依據,是房產稅試點對兩地房價的抑制並無作用。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目前整個房地產的問題,是體制上的原因。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是貨幣超發,徵收房產稅並不能平抑高房價。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數據,2013年12月重慶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4.3%,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同比漲幅更是高達24.3%。儘管最早實施了房產稅的試點,但上海重慶都沒能阻擋房價上漲的腳步。

在各界的預想中,房產稅能夠擠出房產市場的泡沫,解決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從根源上卡住房價上漲的空間。不過,從目前的試點效果來看,各界的這一期待並沒有成為現實。

截至2011年年底,重慶市征房產稅1億元,而當年重慶市本級財政收入2908.8億元,房產稅占本級財政收入的比重僅為0.03%。2013年,據重慶土交所現有數據統計顯示,重慶土地出讓金額達1164億元。出讓金額僅次於北京、上海,首次超過廣州居中國第三。而上海的土地市場更是火熱異常,土地出讓金屢創新高。

中共稅費過多 房產稅成斂財手段之一

目前,中國房地產領域開發、轉讓環節的稅種很多,收費也較多,且存在重複徵稅。在2013年底,中共財政部公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房地產總體稅收首次突破萬億大關,佔地方總體財政收入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16.6%。

2012年在稅收總額中,涉及房地產稅收占比最高的分別是營業稅(房地產和建築業)、契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華遠地產老總任志強表示,房地產企業需要交納的各種稅多達27種,這其中包含重複徵收的部份,比如施工單位交的稅、採購單位交的稅等。並且各種費用更是達180多種。

業內人士稱,地價大約佔到平均售價的一半多一點,大約54%-55%,再加上25%的所得稅、增值稅可能到60%,包括地價和各種稅費在內的成本佔到房價的70%左右。

原中共財政部長項懷誠2013年11月20日在財經年會上表示,房產稅的出台要非常地謹慎。因為房子連產權都沒有還要徵稅,這是不合理的。

原中共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認為,不贊成繼續擴大試點,而且上海和重慶也應停止房產稅試點。房產稅本來是地方稅,但卻得不到地方政府的認可,這已經被實踐證明了,這麼多年,沒有任何其他地方政府願意試點房產稅。並非房地產市場不需要調節,但不贊成以房地產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在使用或持有房地產時繳納稅收的方式調節。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李克強闖「陽光法案」 從公開房產開始
房產稅試點失敗 專家大佬給2014樓市開「藥方」
中共欲加快推出房地產稅 國稅局長透露兩大難點
中共奪民財出新招 房地產稅立法或含村鎮房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