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生活(195)眷恋家乡味的“冲菜”

作者﹕文、图/邱荣蓉
font print 人气: 303
【字号】    
   标签: tags:

记得我出外念书的那几年开始接触台式小吃,这让从小在眷村长大,吃惯面食的我感到意外惊喜,味蕾一下子全打开了!从来不知道“蚵仔煎”和“肉圆”竟如此美味,“卤肉饭”和“米粉汤”也特别爱吃;每次点一碗粗米粉汤,绝不忘搭配一盘“油豆腐”和“烫青菜”,连简单汆烫后淋上油膏或肉燥的烫青菜,我都吃得津津有味!毕竟在家时母亲习惯让我们吃热炒或凉拌菜肴,用汆烫来料理青菜的经验真的极少。

刚开始天天吃外食感觉很新鲜,但奇怪的是日子久了,我却开始怀念起家乡味的“冲菜”(冲,读去声)?觉得自己很久没吃了!在这种情况下还令我无法忘怀的“冲菜”(也有人称‘冲菜’或‘呛菜’),顾名思义就是吃了会让人呛鼻子的开胃小菜。不但我们家会做,眷村家家户户的婆婆妈妈们也都懂得做!住在眷村的好处就是家挨家、户挨户,每到吃晚饭的时间,彼此相互交流美味,许多道地美味的小菜都是这样被“发扬光大”的!

父亲祖籍湖南喜欢吃辣。他曾说:“冲菜是他从小就爱吃的家乡菜,吃起来有一股类似‘芥末’的味道,虽然呛得直冲脑门,却有开胃、清肠、杀菌的效果。”其实冲菜就是用“芥菜”做的,冬天是芥菜的盛产季节,所以我们家每逢秋冬时候(尤其是过年前这一段时间),就会开始制做“冲菜”了。

过去生活匮乏的年代,平常每家都会做一些腌制小菜,像是“糖蒜”、“泡菜”、“冲菜”……等等,好放在桌边加菜。尤其吃到拌在干面里或配饭吃的“冲菜”,马上就有一股浓烈的芥末气味直冲脑门;做得够味的冲菜,吃起来可会呛到眼泪鼻涕直流呀!但是吃习惯了,那就变成美味了!等到过年偶尔吃到大鱼大肉的,这时候的“冲菜”,又变成一道非常开味的配菜。

印象里“冲菜”的做法很简单:先将芥菜洗干净了,晾干、晾透、不能有水分〈也可以用晒衣架挂着晾干〉,还得准备干净的、里面没有水滴的大空玻璃瓶子〈等下好装做好的冲菜〉。首先将芥菜花和叶切成小段、芥菜茎也要切很小,两者分开放在2个盘里。

准备妥当后,取出炒菜锅完全不用放油,一等锅热了先放菜茎快速翻炒〈芥菜茎比较硬,要不断的翻,不能炒焦了〉,等受热均匀再放进芥菜花和叶一起快速翻炒,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它们炒到半生熟,就要赶快熄火!因为炒“冲菜”最重要的是速度,要是火候太过,那独特的呛味就“烟消雾散”了!马上滋味变差很多!

这感觉很像在和时间赛跑,接着将炒好的“冲菜”马上盛出装在大玻璃罐中,并将瓶盖锁紧让它焖着发酵,等放凉了摆进冰箱保存。隔天拿出来将“冲菜”放在小碗里加一点酱油、糖、麻油、盐巴之类的调味料,就是一道咸咸甜甜又带着呛鼻滋味的奇妙小菜了。

相信在许多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又怀念的“家乡味”,而我最眷恋的的这一味“冲菜”却是极简又挺有滋味;现在天气越来越凉了,今年冬天我打算要重温旧梦,好好的炒一大罐我爱吃的“冲菜”来细细回味!@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难得将工作和家人暂放一边,离开繁琐的日常生活,此时只有独行的自己,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学爱好者一同研习取经,如此因缘际会,有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喜悦。
  •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虽不一定亲手包粽,但肯定都有自家爱吃的口味。无论如何,能吃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是最幸福的!
  • 这是一张尚未完成的“水蜡笔画”旧作,因为还没画完,作品也没有签名。为什么会有一张未完成的旧作,夹在我惯用的速写本里呢?仔细回想,记忆里浮现了画面…
  • 便利商店不但是你家的好邻居,供应所有日常用品,还是你家的餐厅和厨房;自行拿取饮料、食物、泡面,店内可加冲热水也可微波还能坐着食用,尤其夏天胃口不佳没有食欲,超商还贴心提供了冰凉有劲的美味轻食,真是再理想不过了!
  • 所以新鲜人不能太短视的只向钱看,而应掌握时机“慎始”──找到喜欢和兴趣的工作,从做中学发展潜力、认真养成专业能力。
  • 这些年父母亲离开身边,逢年过节时弟弟妹妹们总相约到小弟家聚餐,大伙儿常聊起许多小时候住在眷村的情景。也许是到了某一个年纪了吧,回忆总不自觉的涌上心头,让我充满许多再三回味的感动。
  • 从小看着籍贯湖南的父亲“无辣不欢”,餐餐都用辣椒配饭,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自己做辣椒油;过去生活清苦,餐桌没菜吃的时候,经常将两根辣椒直接放在炉上烤透、抹上粗盐就能配上一大碗白饭了。
  • 轮流摆摊的那段时间,我经常不期而遇会看见一个卖中药材的摊位,老板娘总是带着两三位看起来像是5、60岁的中老年妇女假扮客人,围靠在摊位旁尽情大买特买的挑选当归药材。
  • 我将生活里与咖啡相遇的小风小景,分享在脸书或部落格里,在茫茫网海中“以画会友”,吸引磁场相近的人来学习交流。于是,在咖啡馆里教画生活速写,也变成自然而然的发展了。
  • 不意间发现角落藏着我学生时代的日记本,陈旧的红丝绒封皮烫着金字——“我的日记”,打开内页仔细阅读,映入眼帘的,是高中时代的心情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