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水星「縮水」40億年半徑縮7公里

人氣 45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馬穎慧編譯報導)根據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宇宙飛船(MESSENGER spacecraft)從水星中收集到的新證據,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於3 月16 日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Nature Geoscience)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水星在地心冷卻後縮小,而且過去的40億年中半徑縮小高達7公里。研究結果還發現這個幅度大於以前的估計,並且解釋了水星外殼的兩種衝斷層的產生原因。

據美國科學網路Science Recorder報導,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員伯恩(Paul K. Byrne)和克里姆茲克(Christian Klimczak)利用信使號宇宙飛船收集到的詳細的圖像和地形數據建立了一個關於水星的構造特徵的完整的地圖。該地圖暗示,當水星地心冷卻時, 其體積明顯縮小。

凱斯西儲大學的行星學教授,此報告的合著者豪克(Steven A. Hauck, II)說:「 從信使號, 我們得到了高解析度的水星圖像,而且關鍵在於,拍自於不同的向日角度的圖像顯示了一些機器人太空探測器『水手10 號』沒有拍攝到的水星特徵。」

據悉,於 1973年11 月3 日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升空的機器人太空探測器「水手10號」,對於水星和金星進行了探索。該太空探測器在1974年至1975年期間的三次飛越水星中僅收集了水星表面的45% 的圖像和數據。於 2004年發射升空的信使號,與2011年插入軌道中之後,一直在收集關於水星的科學數據,今年三月份完成了對於水星軌道的第2,900次探測。

而此次「信使號」宇宙飛船共拍射了5, 934 次水星的構造特徵,例如高達兩米的葉狀陡坡和比較淺的皺脊斷層。

根據這些新的數據,研究人員製作了大量這種斷層的影像,並估計出了水星表面很寬廣區域的縮小程度,又因此估算出了水星半徑的減少程度。他們估計水星的半徑收縮介於4.6公里至7 公里之間。

到目前為止,地球是唯一的一顆已知的,外殼擁有數層板塊結構(而不是一層板塊結構)的行星。水星的表面與地球的不同在於其被岩石圈的外殼是一層構造板塊。

(責任編輯:華雲帆)

相關新聞
發現第二個太陽系 七行星圍繞恆星運轉
科學家已發現1千多顆系外行星
新年1月將迎來「象限儀流星雨」等三大天象
瑞典研發高效便宜可充電鋅電池 彌補鋰電池缺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