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改變閱讀方式 人大腦讀不懂複雜句型

人氣 158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4月13日訊】 (大紀元記者馬穎慧綜合報導)研究人員發現,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已經習慣於略讀和泛讀,傳統的閱讀方式受到挑戰,人們甚至難於讀懂一本小說。

《華盛頓郵報》報導,伴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現代人已經習慣於略讀和泛讀等網上閱讀方式,他們會在幾分鐘之內閱讀上百份郵件,在各種信息的轟炸中通過文本鏈接在數個文章中自由跳躍,抓住文章中關鍵詞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就轉入下一篇。

「從完善個人知識的耕耘者向獵奇者轉變」

很多專家發現,傳統的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方式因此而受到嚴重影響,一些認知神經學家甚至認為 ,人類的大腦形成了一套適合於瀏覽,略讀和跳讀的新的大腦,對人類幾百年來形成的傳統的深層閱讀方式形成挑戰。

電子營銷家網路(eMarketer)跟蹤美國人數位化行為後發現,2013年美國成年人每天在上網的時間超過五個小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斯莫爾(Gary Small)的研究發現,如果人們使用網際網路五個小時,就足以喚醒大腦皮層前部的睡眠部分。在閱讀研究方面全球領先的研究人員、塔夫茨大學認知神經學專家伍爾夫(Maryanne Wolf)認為,這導致很多美國人出現閱讀問題。

伍爾夫介紹說,美國數所大學英語系的系主任告訴她,他們的很多學生無法閱讀那些經典小說,「因為他們無法理解艾略特(George Eliot)和詹姆斯博士(Henry James)小說中複雜的語法和繁雜的句子結構。」她說。

研究人員發現,傳統的書本閱讀是線性閱讀,一句話中可能會富含很多背景,因此句子成分和結構非常複雜,雖然書頁中可能會有一些插圖,但這些插圖不足以轉移讀者的注意力。而在閱讀中,讀者可能被小說內容深深吸引,甚至可以根據書頁的排版記住一些重要內容所在的位置。

但是網路閱讀的信息量更大,而且文章的句式也短小精幹(推特就限定每句話的字數不得超過150字),文章中的很多背景由時不時出現的文本鏈接和錄像鏈接來形象化解釋,思維方式變得非常感性。在獵奇心理的唆使下,人們在閱讀過程中又會頻頻按動手中的滑鼠,從一個信息發散轉向另一個或者數個更多的信息,難於進行深入的思考,而只能獲取文章中淺層次的信息。

美國科技作家Nicholas Carr將這種變化稱為「 從努力完善個人知識的耕耘者」向「一個在電子數據森林里的獵人和收集者」 的轉變。但是這一過程使人失去了認真細緻地讀完一篇文章后深層思考的機會,及深入了解某個領域后發布自己睿智評論的能力。

轉變帶來負面效果 專家提建議

這一轉變導致很多習慣於網上匆忙瀏覽的人難於理解書面文字的原因。 「我的眼睛就在那些字句間劃過,似乎完全無法讀進去那些字句,也就全然無法理解那些詞句的意思。」美國英語系一位學生在讀小說時常常抱怨道。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的維克多爾(Jake Vigdor)在2000年至2005年對十萬個孩子的研究發現,在家中大量使用寬頻網電腦的孩子在學校中的學習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出現了下降,因而建議,當家長欲採用電腦輔導孩子學習時應該多進行監督,而不要讓孩子流於泛泛的瀏覽之中。

對此,研究人員建議,人們應該訓練自己大腦對兩種文體的文章的熟悉度,例如在兒童學習期間就既鼓勵他們讀書,進行慢速閱讀;同時又穩步加快他們涉入電子時代的速度,增加他們網路閱讀量。而成年人也應該給自己留些時間讓自己遠離屏幕,時不時地強迫自己靜心讀一讀印刷體的學術文章或經典小說,增加理性思考的機會,培养這方面的能力。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胡一天: 網絡時代的奴役之路 
Intel:PC帶動的網絡時代將結束
網絡時代傳統媒體仍有吸引力
中國大陸大學生就業將步入網絡時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