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飆升 居民購房「美夢」VS「噩夢」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前不久,《環球郵報》網站一篇文章驚呼,多倫多市中心一幢修飾一新的2,000呎4居室老式維多利亞式半獨立屋,以高出賣方開價$25萬出手,最終交易價格高達$130萬,比3年前售價高出53%。

高房價摧毀加人住房夢

這一跤易,再次說明多倫多和溫哥華房市背後的泡沫有多大,這兩地目前房屋均價已超$100萬。央行在上週公佈的半年度金融市場審查報告中,表達了對可能導致國內房市崩潰的幾大風險的憂慮。

這些風險包括:長期按揭利率說不定甚麼時候調升,失業率可能突然大升,多倫多共管公寓價格可能崩潰,中國銀行危機四伏等。另一個經常被人們忽視的風險是房屋擔負力,即當買家開始虛抬房價時,市場就會開始消退。

央行報告說,從全國範圍來說,房價高不可及似乎還不是甚麼大問題,由於超低按揭利率,國內房屋擔負力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無獨有偶,經合組織(OECD)上週一份報告也說,加國房屋品質好,房價在可擔負範圍內,加人平均花在住房上的收入比例和OECD平均水準相當。

但另一方面,房地產多是地方市場的集體呈現,而非全國市場的整體呈現。對於許多加人來說,高居不下的房價已經摧毀許多加人的買房夢,許多人要麼被迫大舉借貸,要到被迫搬到郊區做通勤族。

OECD報告說,每10名加人中,就有近4人所在房價無法承擔的城市。皇銀今年1季度房屋擔負力指數報告顯示,目前多倫多居民家庭稅前收入的56%都被房屋成本吃掉,溫哥華這一比例更是達到82%的驚人程度,安省這一指數也已經達到51%,是24年來的新高水準。而根據加拿大按揭與房屋公司(CMHC)房屋擔負力定義,這一比例最多只能占家庭收入的30%。

不平等分化嚴重

近年來,雖說共管公寓的大量開發緩解了房市壓力,其中近1/4的共管公寓,都是被人們買來投資或出租用。但目前情況是,多倫多和其他許多城市都是共管公寓開發過度,而單屋開發嚴重不足,給房價帶來巨大上漲壓力。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在搶房戰中情感戰勝理智,為了實現買房夢而一味抬價。

OECD報告說,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共管公寓大量開發也沒帶來甚麼好處,因為新建共管公寓租金過高,窮人根本租不起。另一方面,加拿大出租公寓開發已停滯10多年,使得低收入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目前租房一族中,40%的人稅前收入的30%以上都用於住房成本。

多倫多和溫哥華等房價過高的城市,房市緊張還帶來另一現象:城市過度擴張,即新屋開發都被擠到服務和基礎配套設施、就業機會和公共交通等嚴重不足的偏遠郊區,這一趨勢又催生富裕的城市居民和郊區窮人之間的不平等分化。

普通人買不起市中心的百萬房屋,就只能被迫開車上下班,從而給城市道路網路帶來壓力。這一現象對於富裕國家來說,也是一大環境成本。要知道,在交通人均碳排放和成本方面,加拿大目前僅次美國排名第二。◇

(責任編輯:文鳳)

相關新聞
賣房經: 鬧心待售屋 熱區域的冷房子
房市火爆 多倫多地產經紀10年翻倍
GTA高端住宅交易飆升
多倫多公寓熱潮 物業經理受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