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探秘(十三):坟與墳(1)

font print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第十三節 「坟」與「墳」

現在的有些人以為「坟」是「墳」的簡體字,而「坟」就是人死了埋葬於山林鄉間的一個個土堆。其實這大錯特錯了。歷史發展到了今天,很多東西已經偏離變異,失去了原有的正統內涵。

坟之起,源自上古三皇所留道文,雖後世不傳,尚有「三坟五典」之名留存,《尚書序》稱:「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

三皇開創,五帝發展,坟乃道文,典多制度,坟既與典並列,即非制度條文,而是論道智語,而上古聖王大德,其所認識天道,簡而明,約而易,不是後人揣摩的長篇典誥。

用個人的說法,三坟就是三皇各自對道的體認和治理天下的心得,寫出以傳後世治天下之準繩,因其膺化大道,以道馭六合,上承天意,下諳地利,中和人情,導之使正,以一身治天下,非以天下奉一身,教民以志道、據德、依仁、遊藝之法,故稱「政治」,政治者,教化也。故政者從「正」從「文」。

今天三坟的內容早已不得而知,但從孔子整理編纂的《尚書》中,記載堯舜禹三代相傳之囑,這就是「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之語。雖只十六字,儒家大理中「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惟酬有德」,「河山雖險,憑德是強」,「慎」,「慎獨」,「精誠」,「公允」,「中庸」,「仁」之理皆從此中出。

而當年孔子所做的「述而不作」工作按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串起前史遺真珠」,他所祖述的心法文化,大成儒家的內核,正是與三皇五帝、商湯、周文武一脈相承的總結和熔煉。

然而,這還是沒有解釋清楚「坟」的意思是甚麼。其實如果明白中華文化的神傳實質,「坟」就是從神祇的角度看,在這一空間留下的智慧文獻,因為三界在神眼裏就是「土」。

而「墳」呢?則和一般老百姓所理解的墳墓概念有關了,這也是有來源的。中土,古稱神州,顧名思義,也就是神的住所、神居留的區域。每一朝每一代都是不同天體體系的眾神下世演繹。

那麼一朝一代都帶來了他們的文化,有時更替得很快,下一朝有自己的一套,不會照搬前一朝的文化,思想文化可以通過修史留存,文章典冊亦可以傳世,但建築、音樂、雕刻、製作、科技這些東西卻很難為後一世所遵照,他很可能就將這些東西毀掉而弄一套自己的。

這樣一來,每一朝文化中的精髓就很難留到今天,怎麼辦?那就造墳墓來保留。所以,你看歷朝歷代的皇帝,特別是那種有大功績的皇帝,比如秦始皇、唐太宗等,都要造大墳墓,古代叫做皇陵、地宮等。

後人,尤其是今天喪失傳統文化內涵的人,對帝皇建如此大的墳墓持批判否定態度,階級鬥爭化的歷史觀都說是封建帝皇們如何如何的窮奢極侈,虛耗天下民力 來造墳墓。

我們不評價這個事情的對錯,只是從另一個角度來闡述一個看法,其實人的思想意識也是天意在世間的表達,不消說那個時代帝皇的思想更是如此。

跳出這個問題的本身來看,也只有帝皇才能有這樣的權力、能耐,集全那一朝代最精美的文化表達,埋於地下,而且是非常周到安全的埋在地下,目的是保存那一朝文化成就,也就是保存那些不同體系的文化特點,為將來一朝更新之時重新融煉和提純再創新文化所用。

正因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朱棣、康熙、乾隆,這樣一代代的雄主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建樹,目的更深內涵是廣布文化,錘鍊中土的人,他們鼎盛時代的成就就埋於地下,而人類因為在業力輪報中而出現的災難、戰爭,也就傷不了這些主體文化。

所以,墳,是像其形,夯土以成,疊嶂藏貝;坟,卻是道其實,為文化保存之一用。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坟」與「墳」有相同之處,慢慢地老百姓就把其通用了。據說秦皇地宮成後,封土為陵,其形如山,當時就有人稱之為「坟山」,今天鄉間稱坟猶存此說。

因為帝者以一身為天下率,於是王公貴族、普通老百姓也跟著學,但會非常遵從聖王教誨,絕不會占居良田,也不是隨便找塊地方,而是請專門之人用專門之法,即請風水師用風水術溝通天地,非是大功大德者,不會起土下葬。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人過年講究喜氣,日本人在過新年時,有很多地方的傳統是會有人扮成妖怪,專門來嚇小孩,這樣的傳統已經成為日本重要文化,日本秋田縣就舉行了一場妖怪大集合活動,現場果然嚇哭了不少小朋友。
  • 桃園縣長吳志揚6日下午陪同桃園縣議會議長邱奕勝、副議長李曉鐘前往桃園市百年古廟鎮撫宮捐贈一百萬元重建經費,吳縣長表示,鎮撫宮擁有130多年悠久歷史,如果能夠順利重建,除可維繫地方信仰,亦能保存廟方珍貴文物,是功德一件。
  • 為支持國際民俗文化交流,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袁健生今天代表政府,捐款贊助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舉辦「2010年史密森尼民俗節」活動。
  • 僑務委員會舉辦2010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開始網路報名。大紐約地區訂於 2010年6月4至6日於新澤西州舉辦「99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預計培訓60名文化種子教師。
  • 去年由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籌辦的「第一屆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計劃」,在全美各地華文教師圈引發熱烈迴響,許多學員教師從中受益並且認同培訓內容對教學上的實用性,因此今年僑委會擴大培訓範圍為北美洲,要將文化種子散播更廣讓更多的教師受益。這一系列的課程將在波士頓、洛杉磯、芝加哥、紐約、華府、舊金山、溫哥華、西雅圖、多倫多、亞特蘭大、休士頓,共11大城市陸續展開。僑務委員會呼籲所有對文化有熱忱的老師及教育行政人員,加入第二屆文化種子教師的行列。
  •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去年八月底假僑教中心舉辦三天的「第一屆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計劃」獲得中校教師們的好評,不但報名踴躍,還有不少人遠從外州專程來上課。因此,今年第二屆將擴大,分別在波士頓、洛杉磯、芝加哥、紐約、華府、舊金山、溫哥華、西雅圖、多倫多、亞特蘭大、休斯頓等11大城市舉辦。從5月21-23日一連開課三天,即日起接受報名,希望有志者及早報名,以免向隅。
  • 為宣揚民俗文化,桃園市公所將5月2日晚上7點在陽明公園舉辦「2010桃園市民俗文化巡禮」邀請明華園戲劇總團當家小生孫翠鳳等60位菁英團員主演「包公審判官」,市長蘇家明、市代會主席游財登籲請市民踴躍前往觀賞。
  • 融入台灣民俗文化的「藝姿舞集」應邀到義大利公演6場,舞團演出改編自八家將、婆姊陣、跳鼓陣、舞龍舞獅等充滿台灣特色的舞碼,成為當地藝術節最受歡迎的舞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