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逾95%地方政府未敢公開債務

人氣 6

【大紀元2014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日前,大陸清華大學發佈了《2014年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顯示289個城市中僅有14個城市公開了政府債務數據,而大部份都沒有公開。地方債是中國經濟長期積累的問題之一,其規模之大,增長之快,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經濟問題。最近陸媒報導的濟南3500萬貸款違約,成為地方債違約的一個樣本。

大陸僅14城公開政府債務數據

日前,清華大學公共經濟、金融與治理研究中心財政透明度課題組,發佈了《2014年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和「2014年289個城市財政透明度排行榜」。

課題負責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俞喬說:「主動公開債務的城市較少,主要是地方政府擔心債務公開透明會不會影響發債以及發債成本等問題。」

在政府性債務方面,只有14個城市公佈了相關數據,占城市總數的4.82%。

俞喬說,政府性債務在財政報告裡屬於表外業務,相當於政府成立的平台公司來負債,有些市級政府負債水平較高,擔心公開數據影響發債,提升發債成本。

大規模舉債投資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3年5月底數據顯示,如果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包括在內,中國的廣義政府債務估計已增加到GDP的近50%,2012年這個比例僅為10%左右,1年之內增長了40個百分點。

僅中共審計署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至2013年6月底,大陸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70萬億元人民幣。

而大陸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劉煜輝表示,中國通過大量舉債來刺激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部份地方債務風險已暴發

陸媒《財新網》2013年10月8日報導,財政部駐河北專員辦的調研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6月,河北省11個地級市中,有6個綜合債務率超過了100%,省會石家莊甚至達到了241%。唐山、邢台、秦皇島等市的債務率也接近或者超過了150%。

財新評論員王長勇表示,審計署審的結果顯示,15個省會城市中有14個已經發生了違約。對於違約所採取的措施,第一是借新還舊,第二是展期。這對風險是變相的一個延誤,它掩蓋了債務風險的暴露。表象上看,地方政府沒有發生破產,但事實上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很多地方早已資不抵債,或者是已經沒有了償還能力。

地方債違約樣本:濟南3500萬貸款違約

陸媒《21世紀經濟報導》6月28日報導,據中共審計最新審計結果顯示,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大陸9個省本級為償還到期債務舉借新債579.31億元,但仍有8.21億元逾期未還。

此前不久,齊魯銀行發佈了2013年年報,首次披露濟南市歷城區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3507萬貸款本金違約,並欠息高達613萬元。大陸商業銀行公開披露政府性債務違約尚不多見。

據悉,目前,不少地方債的融資平台對外擔保比重較高,擔保對像除了低一級的政府平台、開發區,還包括不少地方政府扶持的國企、民企,後者的債務風險將更為隱蔽,最終這些債務兜底方都指向了地方政府。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大陸4.6萬億地方債集中到期 存違約風險
中共數千億地方債下半年到期 有違約風險
野村證券:大陸地方債務過半違約
中國地方債明年大量到期 恐爆違約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