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地方對抗中央 中國經濟陷兩難

人氣 11

【大紀元2014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目前,中國經濟處於左右為難境地,增長也憂、下滑也憂。中共中央政府頻頻釋放「微刺激」、「定向調控」的調子,而地方政府則加大投資,推出規模高達10萬億的投資計劃,專家認為,這種大手筆投資最終會使「微刺激」變成「強刺激」;不僅如此,地方政府還對抗中央,力挺產能過剩產業,顯示中共中央和地方的分裂。

中共地方政府與中央不同調

大陸官媒《經濟參考報》7月16日報導,截至7月上旬,中國大陸共有11個省(區、市)明文推出所謂穩增長措施,多省都出現了規模龐大的投資計劃,據陸媒不完全統計,規模已經高達10萬億。

《華爾街見聞》7月15日報導,中共中央政府對經濟定下的調子是「微刺激」、「定向調控」。6月中旬,中共總理李克強訪英期間稱,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正常現象,政府對經濟運行實行區間調控、定向調控,保證GDP增長下限不低於7.5%。

大陸專家提醒,投資項目上得過多,既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債務,加劇金融風險,又會擠佔其它行業資金,抬高市場利率,當前微刺激政策到了地方已經走樣,最終變成強刺激。

中共地方政府對抗中央 力挺產能過剩產業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7月 16日報導,201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政府限制產能過剩行業的政策下,河北省邢台市龍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煉鋼廠關閉。

然而,時隔僅僅8個月,在邢台市政府的安排下,現在這家鋼鐵廠正在重啟煉鋼高爐,龍海鋼鐵公司董事長王朝軍說,當地政府正幫助他們儘快恢復生產。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產能過剩成為巨大問題,多餘的工廠侵蝕著企業利潤、浪費資金並加劇污染。對此,中共最高層想要減少工業生產過剩問題。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而今,中共中央的政策遭遇了堅決的反對,這種反對而且是來自負責推進中央政府計劃的成千上萬名政府官員。

李克強對地方政府不滿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共地方官員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拔河已不再新鮮。但這一次事態似乎不同,中共中央政府對此少有地發出了公開批評,同時還在電視播出了某省炸掉高爐、但並未真正減產的情況。

位於北京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弘毅投資(Hony Capital)首席執行長趙令歡(John Zhao)稱,中國有三十多個省份及強有力的大城市,都實行各自的經濟政策。

報導稱,中共中央政府的措施把自己放在了地方政府及其企業夥伴的對立面。

針對中共國務院的政策到地方無法落實的現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5月30日召開的會議上表達了強烈不滿。他說:「一些政府官員抱著『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甚至『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度,敷衍了事。」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GDP指標地方趕超中央 最高達13%
地方常灌水 中國擬由中央直接核算GDP
中國GDP統計  中央與地方差距擴大
金融時報:中國中央和地方GDP出現差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