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產

專家警告:紐約地產有泡沫化之虞

許可馨

人氣 12

【大紀元2014年09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許可馨綜合報導)美國紐約房地產市場似乎熱過頭了,開發商好像建蓋得不夠快,一宣布可供出售了就很快賣掉,不需在銷售經紀商那兒「託管」太長時間。不過,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舍恩貝格(Todd Schoenberger)警告說,房地產建案未來堪憂,有泡沫化之虞,尤其是紐約城的房市!

根據道格拉斯-艾利曼房地產經紀商(Douglas Elliman Real Estate)第二季度報告數據,房產推出公開求售的天數平均是96天,比去年縮短了46%。然而,可供銷售的房產數量卻每年增加18%。由此看來,需求遠超過供應,因此房產業估價被推高。

那麼,這些買家是誰呢?華爾街的肥貓?著名演員?還是紐約籃球隊尼克斯隊的大前鋒?事實上,他們大多是外國買家—尤其是中國買家。

國際買家湧入 中國人出資最多

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數據,國際買家在美國購置房產金額從一年前的682億美元增加到922億美元。中國買家就占了22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而大部分交易都發生在紐約市。

近日《福布斯》雜誌(Forbes)報導,曼哈頓中城一棟380,000平方英尺新高樓的其中一位開發商似乎是代表匿名的大陸投資者投資了6,200萬美元。《福布斯》還提到這是最近幾周來第二起由中國籍開發商在美國的大筆暱名投資。

來自亞洲的投資者還不只在曼哈頓購買房產,他們還在倫敦和悉尼瘋狂購買。由於需求量大增,已將倫敦的房產價格推升了20%,悉尼則被推漲15.4%。這些都發在過去一年裡。奇怪的反倒是,新加坡房價下降了3.7%,香港則下降0.6%。

美國可能出台額外稅則

這兩座城市的政府關注房地產可能泡沫化和對中產階級負擔能力好一段時間。因此他們採取措施,包括限制按揭貸款,並對國外買家轉售時課稅高達15%。

試想,如果美國政府也將跟進採取類似作法的話,將會發生什麼情況?

美國目前對投資房地產的國外人士有徵收額外稅金的措施。根據《外籍人士投資不動產稅則》(FIRPTA),或稱為第897條法規,其中規定國外人士因在美國從事交易或商務往來而獲利者須繳納稅金。根據第1445條法規,美國國稅局(IRS)可額外徵收購買價格的10%。

但這裡有一個漏洞。據美國國稅局(IRS)規定:如果外國投資人的總獲利絕大多來自美國房地產業則可豁免被課徵FIRPTA稅務。《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最近發表一篇文章披露,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公開記錄中有這麼多空殼公司作為買方,而不是用個人的名義買房。

據說,國會山莊已傳出將要防堵這項漏洞。

奢華豪宅買家 抗拒房價跳漲

紐約市的奢華住宅市場,過去幾年中可謂火力全開,也帶動了整個房市的行情發展。

據米勒塞繆爾(Miller Samuel)房地產評鑑事務所數據,曼哈頓豪宅市場(定義為前10%銷售額)每平方英尺平均價格,今年第二季度攀升至創紀錄的2,735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06美元增長36%以上。而每戶平均銷售價格725萬美元,中位銷售價為497萬美元。

米勒塞繆爾事務所總裁米勒(Jonathan Miller)表示,這歸因於不斷增加的新開發案,並預測價格將繼續攀升,因為新開發的豪華公寓面積更大,價格更貴。

不過,正當開發商爭先推出新建案之際,豪華公寓庫存已超載,且有降價現象。投資者漸趨謹慎,抗拒房價跳漲。尚且金字塔尖端人群畢竟少數。業內人士說,如果奢華豪宅市場開始走軟,其它市場也會跟進。

他說,今年春季,新開發的豪華公寓平均面積為3,737平方英尺,比去年同期推出的增加近22%。

但頂尖的經紀人已經警覺到,如果公寓面積繼擴增大,開發商可能會遇到價格阻力。精明的開發商開始建蓋面積較少的公寓戶,以便讓大多數富人負擔的起。近來石油和黃金大漲,富有投資人也多了其它的投放資金的選項。

責任編輯:王秀華

相關新聞
史丹頓島最新康斗樓盤
紐約地產價格飆升 中國投資者青睞法拉盛
二季度曼哈頓房市熱度不減 增幅放緩
紐約商業地產 創記錄幾成定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