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電視台不報導的經濟危機

人氣 27

【大紀元2015年0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俄羅斯的國營電視台最近的報導都避重就輕,絕口不提當前俄國所面臨的經濟困境,只千篇一律地談論烏克蘭戰爭、烏克蘭的經濟崩潰,以及俄國在體育、芭蕾舞等方面的成就。

《經濟學人》雜誌最新一篇文章稱,從上述粉飾太平的跡象看來,官方真的認定俄國經濟危機發生了。俄國電視台沒報導的事實真相是:民眾忙於將盧布兌換成美元、搶購價格尚未上漲的任何物品,並採取了因應貨幣和經濟危機的各種應變計劃。

今年前兩週以來,俄國仍在歡度節日,但盧布兌美元卻劇貶17.5%,主要出口產品大宗原油的價格則跌破50美元/桶以下,俄國今年的GDP恐將萎縮3~5%,主權債的信評正朝向「垃圾等級」邁進。

《經濟學人》文章稱,俄國政府當前這種「禪定般的寧靜」顯示其無計可施。油價由100美元/桶附近跌到50美元/桶,導致俄國政府收入減少3萬億盧布(450億美元),佔俄國政府預算20%,已迫使當局下修財政支出10%以上。此外,俄國通脹情勢嚴峻,即使退休金給付和薪資調漲5%,也追不上物價的雙位數飆漲,普京已面臨2000年掌權以來首度的民眾實質收入下滑。

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衝擊時,俄國的GDP曾經萎縮7.5%,當時俄國政府透過擴大公共支出和紓困企業力挽狂瀾,但此時俄國不能如法炮製,因為現在的外匯儲備比當時低,頂多只能撐個一年半,最差的情況還可能是政府的債信蕩然無存。

阿爾法銀行(Alfa Bank)的首席經濟學家奧爾洛娃(Natalia Orlova)認為,去年12月俄國央行將利率急升到17%,但阻貶盧布失效,俄國人已對盧布失去信心,開始提領存款。

此外,不管俄國央行提供多少流動性給銀行,這些資金最後都被兌換成外國貨幣,徒增盧布貶值和資金外逃的壓力。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行長格列夫(German Gref)日前警告,俄國的貨幣危機可能演變成一場「巨大的」銀行危機。

《經濟學人》文章認為,在資金外逃、油價下跌、取得外幣困難等結構性問題下,俄國不太可能很快脫離危機。它希望複製1998年俄國違約模式,在盧布貶值後能刺激進口替代,從而驅動經濟增長,此一看法也不符合現實。

俄國現在正淘汰舊蘇聯過時設備所生產的基本產品,但俄國此時所進口的產品無法快速由國內生產替代,而這需要的高風險投資正是此時所欠缺的。

俄國前財長谷爾維奇(Evsey Gurvich)稱,俄國的經濟無法靠財政或貨幣政策修補,俄國的萎靡不振是因缺乏市場力量和打壓競爭,亦即沒有建立市場經濟所致。

谷爾維奇認為,俄國經濟在1998~2008年間的傑出表現基本上是輸入型的,它受惠於廉價資金和高油價,所增加的國內消費則由進口和國內的產出來滿足。俄國政府在這期間所做的僅是利益分配,而不是進行改革或讓經濟現代化。

現在,俄國走出困境的唯一方式是改革經濟結構,恢復市場角色。谷爾維奇認為,普京在位期間已錯失了改革的契機,這個改革的角色應由另一位總統來扮演。普京雖不服氣,但他所採取的策略將讓經濟繼續下滑,最後只能靠國營電視台來粉飾太平。

責任編輯:黃小渝

相關新聞
俄國點頭 願對烏克蘭輸送廉價煤電
俄國危機後效應 波蘭跨境貿易受衝擊
盧布重貶 俄電影業恐裁員3~4成
經合組織:俄國經濟危機未見盡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