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面山教育救難機制國際論壇聚焦登山安全

鍾元臺灣臺北

人氣 8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臺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為促使臺灣人民登山更安全,主辦「2014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 」,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討論,他們希望達到讓搜救能有效率運用民間能量,分擔受難家屬面臨的困境,並協助臺灣政府改善山區搜救機制的現況,以杜絕登山迷途及提升搜救成功的機率。

中華民國教育部體育署署長何卓飛表示,臺灣山地地形約2/3面積,3千公尺以上高山超過268座,其中100座被選為「臺灣百岳」,成為愛山者攀登的天堂。他希望藉由這項盛會建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經驗交流平臺,深化面山教育涵養,提昇救援機制水平,接軌國際,共同為創造優質、安全的面山教育環境貢獻心力。

「2014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日前召開,立委田秋堇(右3)應邀出席。(博崴媽媽)

臺灣立委田秋堇希望政府重視面山教育與全國救難機制,「我們可以參考國外『民先官後』的趨勢,國家培養民間就地救援為先,官方指揮督導為後盾,搜救以專業為導向,救援以救命為主軸,以應變未來可能的災害。」她希望,全臺救難機制的建構,能更重視民間救難隊的整合運用,發展各地方社區的志工招募,拓展自救自護的能量。

「2014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日前召開,有參加活動的人表示得到很多啟發。(博崴媽媽)

臺灣立委江惠貞表示,大家應以謙卑尊重的態度對待山林,「2014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 」努力推動面山教育,希望稱為山林國家的臺灣能建立正確的登山安全觀念,及整合山難救援資源令人敬佩。

「2014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日前召開,有參加活動的人表示得到很多啟發。(博崴媽媽)

臺灣面山教育訓練及軟硬體建設上仍有改善空間

前雪霸公園管理處處長林青說,臺灣近五年來,每年平均仍有20件山難發生,玉山雪霸園區山難事件迷途比例高達25%,太魯閣園區迷途比例亦達15%,迷途之原因,除登山步道設施及路標不完善及明確外,尚受雲霧、冰雪及豪雨等自然因素,以及裝備不全、訓練不足、落單等人為因素所致,顯示在教育訓練及軟硬體建設上仍有改善空間。

「2014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日前召開,有參加活動的人表示得到很多啟發。(博崴媽媽)

林青表示,此一論壇背後重要推手是博崴媽媽及爸爸,兩位是他因山難救援而認識且非常尊敬的友人,他們因博崴山難不幸,化小愛為大愛無私無我投入面山教育及山難救援工作,喚醒了社會良知及沈睡多年的官僚體制,造福登山界,令人感佩。

「2014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日前召開,有參加活動的人表示得到很多啟發。(博崴媽媽)

「2014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日前召開,讓參加研習的人第一次看到世界最迷你型的個人座標定位器(PLB)。(博崴媽媽)

博崴媽媽說,請政府長官深思,地方消防屬地方政府管理,而地方消防的城市救援,就已經讓消防弟兄疲於奔命;在山域救援,消防署根本無法指揮各地方消防,而消防署與民間的救難隊,是處在貓追老鼠的情況;但是民間的龐大力量,卻是消防署可以整合、運用的,「今天政府前進一步,其實帶動的是全國的動員能量,國家與社會都需要這樣的改變。」

「2014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日前召開,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討論登山安全議題。(博崴媽媽)

博崴媽媽表示,有參與論壇活動的民眾在臉書表示,參加一天的面山教育論壇得到很多啟發。「人生命的珍貴之處,在於面對人生的起落時,找尋到自我生存及在這個世界的意義。即使人追求得到執著於世間的名與利,但永遠不如真心誠意幫助到他人,所得到的喜與樂。」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登山客脫隊走失 員警會同警消上山尋獲
石碇登山客遭蜂螫傷  7人就醫
挑戰三貂嶺  登山步道新面貌
【倫敦豪宅】溫布爾登山莊僅餘兩套現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