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生輓聯揭杜潤生遺恨 「民主民權更問誰」

人氣 2577

【大紀元2015年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中共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近日去世,習近平當局高規格為其舉辦追悼會。習近平、王岐山等都是杜的門生。在追悼會上,杜的門生道峰留下輓聯透露了杜潤生的「兩遺恨」。

門生輓聯透露杜潤生「兩遺恨」

10月23日早上,杜潤生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溫家寶、王岐山、俞正聲、汪洋、劉源等人現身靈堂弔唁。禮堂中擺放著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共七常委和胡錦濤、溫家寶等人送的花圈。

據大陸財新網報導,作為「九號院」(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原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辦公所在地)的一員,王岐山和夫人姚明珊共同獻上輓聯。

報導稱,告別會最後,曾在「九號院」裡工作過的「老農研人」周其仁等人久久站立,凝視靈車遠去。「九號院」裡的門生道峰留下輓聯,最後兩句寫道:「農地農協兩遺恨 民主民權更問誰」。

《南方週末》報導,20世紀80年代末,杜潤生曾提出中國的改革要過「市場關」和「民主關」。後來杜又加上要過「自由關」,他認為「要給農民自由權,沒有自由不行。」

杜潤生還提出一系列關注農民的改革,從推動包產到戶合法化到提出恢復農民協會,從提出給農民以國民待遇到主張給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從主張給農民自由權到提出賦予農民完整的土地財產權,從崇尚民主法治到渴望公平正義,從發展民主政治到建設公民社會等等。

杜潤生晚年進一步提出要通過立法,賦予農民完整的土地財產權利。他呼籲最多的就是重建農會組織。其在20世紀80年代就主張建立農會組織。2003年7月,杜說:「全世界的經驗,最好建立農民協會。」

港媒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杜潤生生前為正部級,告別儀式的場地按例應在東禮堂舉行。此次儀式臨時改到大禮堂進行,按照副國級高規格待遇,可見當局對杜潤生的重視,亦是藉此向外界透露堅持改革的信息。

北京觀察人士認為,王岐山等改革核心人物出席喪禮,亦有傳達當局深化改革決心的用意。

杜潤生「六四」後以唐詩明志:「一片冰心在玉壺」

10月10日,大陸財新網發表題為「杜潤生談政治體制改革」一文。文章稱,杜潤生晚年頻繁呼籲政治改革,對民主、自由、法治以及反腐等,多有論述。

文章摘錄了《杜潤生文集》中的相關言論,其中包括:「歷史證明,哪個社會能夠發揚民主,尊重自由,明晰產權,並予以法律保障,哪個社會就能夠取得不斷創新的活力,領先實現技術革命和制度變遷。」

「民主的細節,不可照搬,但民主的一般,可通行於一切現代化國家。」

「政府行政應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一個昂貴的政府組織是不能取得人民愛戴的」;「當權的官僚資本家具有滿足現狀的意識,認為現行體制一切健全,拒絕批評,拒絕政治改革⋯⋯」;「政治家做很多事情需要的僅僅是勇氣而已」;「我們需要一個透明的民主政府,需要一個屬於公民的社會。要搞群言堂,不能搞一言堂⋯⋯」

一些網民表示,杜老上述言論說得真好。

時政評論員周曉輝表示,顯然,晚年的杜潤生已看到了中共體制下的弊病,認定中國走民主的道路是必要、必須的,當下執政者需要的是走這條路的大勇氣。

杜潤生的門生眾多,除了王岐山,還有陳錫文、杜鷹、周其仁、翁永曦等人。習近平、劉源也都得到過杜潤生的幫助。10月9日,被譽為「農村改革之父」的杜潤生在北京去世,終年102歲。

1989年「六四」發生後,中顧委委員李銳、杜潤生、於光遠、李昌因反對以開槍方式處理學生運動,同時受到整肅。杜潤生曾以唐詩明志:「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005年3月17日杜潤生回答有關「六四」問題的談話時曾表示,在「六四」問題上江澤民是不乾淨的,沒有「六四」,輪不到江澤民當中共總書記。#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大陸經濟學家杜潤生去世
習王導師杜潤生去世 曾批江澤民「不乾淨」
溫家寶密集露面 現身杜潤生遺體告別式
杜潤生出殯破格 臨時改場地 趙紫陽子女現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