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公屋輪候時間有誤導

人氣 19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1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孫青天香港綜合報導)目前房屋署有3年編排公屋上樓的指標,但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公佈最新調查結果,發現房署公佈的公屋輪候資料並未反映真實情況,質疑房署製造「3年上樓」的假象。公署建議房署應整理更多資料供市民參考。

申訴專員公署過去4年接獲110宗公屋申請人輪候3年未能獲編排公屋的投訴,因而主動調查房屋署關於公屋輪候的計算方法。結果發現截至去年6月底,房署公佈一般家庭申請者的輪候時間雖為3年,但實際上有52%輪候者的輪候時間均超過3年,27%人超過4年,7%超過5年,最長的超過7年。

公署稱,會出現有關情況皆因房署的計算方式未有剔除獲優先或特快配屋的申請者,而輪候時間有明顯差別,令數字未能反映實況,可能造成誤導。公署建議房署公佈不同類型申請者的輪候數據,包括申請人的選區及人數以及公屋供應量,以及公開獲第二及第三次配屋的輪候時間數據,以供申請者參考。

房屋署回應指,公屋申請者的情況不斷出現變化,若按照不同類別細分公屋輪候時間,可能會誤導公眾,令申請者更改資料,延長輪候時間,最終「幫倒忙」。申訴專員劉燕卿認為房屋署的說法武斷,她說「3年上樓」是公眾的期望,申請人若不知真正的輪候數據,等待多年仍未能配屋,自然會有所投訴。她寄語稱一個負責的政府不應該因為資料對公眾沒有用就不公開發放。◇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在港六萬多買個單位 比大陸便宜
35歲以下或禁申請公屋
一人公屋擬實施計分制
新公屋細單位租金料調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