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感疫情持續 一日新增18宗死亡病例

77醫護接觸禽流患者須醫學監察 一日增18人入住深切治療部 全部死亡

人氣 57

【大紀元2015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香港正受到流感與禽流感雙重威脅。日前出現入冬後第三宗輸入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該名61歲男子,目前情況仍然危殆。五名醫護人員因為搶救時,沒有使用足夠防護裝備,要接受監察。另外,昨日(23日)一日內再新增17宗嚴重流感個案,全部人死亡,另有一留醫病人病逝;一名9個月大男嬰則出現敗血症危殆。

過去一日再新增18 宗流感死亡個案,至於感染禽流感的男子則仍危殆。面對H3N2 與H7N9 疫情夾擊,港府提醒市民切勿掉以輕心,又隔離曾經照顧禽流感病人的醫護人員。(潘在殊/大紀元)
過去一日再新增18 宗流感死亡個案,至於感染禽流感的男子則仍危殆。面對H3N2 與H7N9 疫情夾擊,港府提醒市民切勿掉以輕心,又隔離曾經照顧禽流感病人的醫護人員。(蔡雯文/大紀元)

衛生防護中心前日證實,本月14日曾到東莞樟木頭街市購買兩隻雞的61歲男子,感染H7N9禽流感,是本港今季入冬以來第三宗人類感染H7N9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前日預警,未來2至3星期可能有更多H7N9、H5N1或H5N2禽流感傳入個案;而禽流感與季節性流感將更大機會交叉感染,甚至洗牌變種,增加人傳人可能。

昨日衛生防護中心與醫院管理局召開聯合記者會,通報該名男病人仍然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要用人工肺協助呼吸,同時多個器官亦出現衰竭。

瑪麗醫院指,病人2月20日到急症室求診時,並無發燒,進入內科病房後才開始發燒,當時病人仍然清醒。醫護人員曾詢問他有否外遊及接觸活家禽。病人表示去過東莞,但無提起到過活家禽市場。

五醫護人員隔離

直至星期日(22日)凌晨,病人情況轉差時,五名醫護人員包括一名麻醉科醫生、一名手術室助理、一名病房服務助理以及兩名護士為他插喉搶救,期間只配戴N95口罩,並無戴上面罩及穿保護衣。

其後病人分泌樣本對H7N9禽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院方向病人家屬詢問才得悉病人曾到大陸活家禽市場。港島西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鄭智聰承認五醫護人員裝備不足,目前無病徵,正服用特敏褔,預防受感染。鄭智聰說:「他們以救人為先,所以保護裝置在當時沒達到最高規格。」該5名醫護人員目前被安排到麥理浩度假村作隔離。

87醫護接觸患者監察77人

鄭智聰解釋,病人到急症室求診時沒有發燒,故沒有詢問其接觸家禽史。病人在送到內科病動房時才發燒,當時只稱曾到東莞。他又說,目前H7N9禽流感人傳人的機率還很低,強調醫院以「寧緊勿鬆」的方式對待,追蹤所有接觸的醫護人員,今次從病人入院到確診共有87位,包括醫生、護士、病房助理等等。另外77位曾接觸病人的醫護人士經過風險評估被列入醫學監察,「在未來20天會要求這77位醫護人士接受體溫檢查,上下班皆須體溫檢查,同時須戴外科口罩。同時可選擇是否服用特敏褔。」

醫管局呼籲,市民看醫生時,應主動向醫護人員申報有否外遊及接觸活家禽。醫護人員亦需加強警惕,做足防感染措施。

目前大陸禽流感疫情仍然持續,當局通報截至22日,內地通報582宗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個案,其中以鄰近香港的廣東最多,有171宗。

流感一日再增18死

另外,新年過後開工,連日天氣潮濕,衞生防護中心公佈昨日新增17宗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的嚴重流感個案,全部人死亡,再加上早前呈報的個案中新增1人死亡,令昨日一日內新增18宗死亡個案。至今共錄得369宗嚴重流感個案,其中273人死亡,絕大部份個案為H3N2流感。

繼上週五一名17個月大女嬰因流感病毒入腦死亡,成為首宗兒童流感死亡個案後,過去一日再新增一宗嬰兒個案。一名9個月大男嬰以往健康良好,自2月21日起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和氣促,23日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同日轉送兒科深切治療部接受進一步治療。他的臨床診斷為敗血病,現時情況危殆。其鼻咽分泌樣本經院方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

染病男嬰敗血症危殆

衞生防護中心的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他的四名家居接觸者曾出現流感樣病徵,現已康復,其餘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病徵。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表示,絕大部份患者均感染H3N2甲型流感,香港仍處於流感高峰期,呼籲市民切勿掉以輕心,「目前流感高峰處於第八週,由於數字仍然高企,相信會再持續一段時間,由於仍處活躍期,市民切勿掉以輕心,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

此外,醫管局表示,前日公立醫院急症室首次求診數字有5,699人。經急診入內科有人919。其中以屯門醫院最多人求診,達550人;其次是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分別有499人及421人。

責任編輯:何嘉林

相關新聞
港府急搶疫苗 防第二波疫情
【香港流感】醫學界籲打疫苗新年嚴防流感
【香港流感】再增三人亡  公立醫院院病床續爆滿
香港流感增12人亡 學者:死亡人數或倍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