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比特幣風險極高

人氣 44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比特幣在2009年推出,採用密碼技術來控制比特幣的生產及轉移,毋須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不受任何政府或者任何銀行控制。

香港市民投資比特幣的熱情不高,反而在大陸相當熾烈,2013年10月,一家名叫「GBL」的比特幣交易網站突然消失,捲走網站用戶410萬美元。其後,12月中共央行等五部委明確公佈,比特幣「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而香港至今沒有監管比特幣,變相令香港成為大陸比特幣犯罪的潛在溫床。

今次爆出問題的MyCoin.hk網站聲稱是全球首款比特幣綜合服務平台,以香港輻射全球比特幣用戶,並在深圳前海設立分部。 網站聲稱「面對國內政策的影響,國內比特幣玩家開始轉移到香港及海外各大平台」,並列出多條新聞,指比特幣合法,更標榜「買不到IPHONE6?比特幣可買到」。

經濟學者關焯照指,比特幣投資風險極高,因為現時港府缺乏監管,而投資者根本無法得知比特幣是否確切交易,太多不確定因素,直言「今次出事毫不意外」。他表示,越南、拉丁美洲等有國家亦禁止,美國部份城市以及加拿大亦有相應監管,如要求交稅等,但香港卻毫無措施應對。

今次爆出驚人騙案,他認為,金管局需要檢討。「香港歷史上都沒有發生過這麼大,涉及層壓式的騙案,歸根到底都是政府不肯出手監管,以前亦出現過倫敦金等騙案,今次又來,政府責無旁貸。」

對於大陸比特幣炒風熾烈,他也有耳聞,提醒投資者要小心,「比特幣涉及到洗黑錢,很多公司都是假的,投資比特幣有很大的道德風險。」

專家:法律監管有難度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比特幣毫無價值,絕不值得投資:「我勸任何人都不是投資這種產品,你做得了比特幣,就可以做另一個比特幣,不同於黃金,現在這個價值都是吹出來的。我覺得它本身沒有甚麼實質的價值。」

不過,他承認今次要監管這類公司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首先要調查這個平台是否在港註冊,另外是否用層壓式方法推銷和詐騙,但最多是一個騙案,要從法律上杜絕比特幣有難度。「它不是註冊為一間銀行,又不是做一個證券行,基本上沒有機構可以監管到它。所以最多可能是一個騙案。除非它立法,所有的虛擬貨幣或一些投資產品,都可能要跟政府登記或者受到證監會的監管。」

但他指政府要設立相關條例有難度,因為目前還有其它類似虛擬商品買賣,目前可做的應是教育投資者,不要盲目投資,小心風險。

巴菲特警告遠離「海市蜃樓」

比特幣自問世以來,一直備受爭議。由於比特幣的價值是透過使用者之間協商而定,波動性較一般貨幣劇烈,一度引發多國「炒風」。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格曼(Paul Robin Krugman)曾形容「比特幣是魔鬼」,股神巴菲特亦指:「要遠離比特幣,比特幣為海市蜃樓。」

紐約時報中文網曾披露,儘管沒有確切的數據,但人們廣泛認為中國內地是位居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比特幣市場。景順集團(Invesco)首席經濟師、香港匯率機制的設計者祁連活(John Greenwood)說:「中國內地的居民可以利用比特幣從歐洲、北美或者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購物、轉賬──它像是堤壩上的洞,中國外匯管制體系裏的漏洞。」

香港2013年2月出現第一間名稱裏含「比特幣」或英文「Bitcoin」字樣的新註冊公司,之後在大半年內從一間增至七間;去年3月首度推出比特幣自動櫃員機,由ANXBTC設立。目前在中環、灣仔、西營盤都可以看到不同公司設立的比特幣提款機。

責任編輯:何嘉林

相關新聞
比特幣跌45% 難甩泡沫化印象
美監管機構警告比特幣風險
未經許可使用比特幣 推廣者認罪
英國央行:比特幣恐危害金融穩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