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簡介(七)中國人的姓氏

作者: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第八講 中國人的姓氏

相傳是神祗伏羲確定了最早的姓氏,自姓為風,從此中國人開始有了姓氏。

每一個中國人都重視自己的姓,每個中國人也都有自己的姓。中國現在有3,500多個姓氏,但是歷史上曾經出現過22,000多個。不過,中國人常用的姓只有100個左右。

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姓和氏的意思是不同的。「姓」主要是為了區分氏族,避免同性結婚。「氏」最開始是「姓」的分支,主要是為了區分身分的貴賤。尊貴的人有名有氏,低賤的人有名無氏。

秦朝統一中國後,姓和氏的意思才相同。

中國的姓氏來源很複雜,主要有以下幾種:

1、來自祖先的族號,比如唐、夏。
2、來自分封的國家的名字,比如宋、齊。
3、來自擔任的官名,比如司馬,是管教育和文化的。
4、來自爵位,比如王。
5、來自死後的謚號,比如武。
6、來自居住的地方,比如池。
7、來自從事的工作,比如陶。
8、來自親屬的排行,比如季。

現代中國,說名和名字的意思是一樣的,但在古代中國,名和字的意思是不同的。古代中國人出生後取名字,成年後(男子20歲)再取別名,也就是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釋和補充。

比如三國時的諸葛亮字孔明,亮和孔明的意思是一樣的。古人在名和字之外還有「號」,一般是尊稱。比如宋朝的詩人陸游,號放翁。

古代在人和人交往時,一般不直接叫對方的名,只有上對下,長對少可以叫名。

中國人命名的方式很多,男女用的字也不一樣。比如動物中的龍、虎,植物中的松、柏常用在男孩子身上。鳳、燕和梅、蘭常用在女孩子身上。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肝開竅於目,淚為肝液,凡眼淚的問題大都與肝有關。迎風流淚,是肝氣的收斂不足;淚眼汪汪,不但是肝收斂功能不好,更是肺氣不足,無法通暢水道的緣故,也有些是淚囊阻塞;乾眼症,是肝血不足,又陽氣虛所致。
  • 早期的中國人並沒有地域概念,只有人群的概念,人們隨著部落遷移。隨著農業發展,人類逐漸由遷徙不定轉變為定居,由於有一定的區域被長期控制,才漸漸有了地域觀念。最主要的標誌是國家的開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是公元前21世紀出現的夏朝。
  • 中晚期和中華民國時期的疆域
  • 正史記載,北宋的太祖皇帝有很多德政,開創了繁榮的北宋王朝。
  • 現在世界上音樂學院的聲樂教育,基本上教的是傳統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美聲唱法。而在中國古代,有比這種美聲唱法更好的聲樂技術。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