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房市太「熱」 外國買家惹的禍?

市民抗議 專家獻策 「泡沫」還不破?

人氣 28

【大紀元2015年05月25日訊】

導語:近年來,外國資金炒高大溫房價,一直是個敏感且備受爭議的話題。最近,溫哥華市民無論是在線上、抑或是現實中,似乎都已對「瘋狂」的房市忍無可忍。學者們對當局迴避收集外國屋主數據的質疑聲,以及知名移民律師「向非稅務居民課重稅」的建議,正引發越來越多的共鳴。而星期五(5月22日)下午溫哥華市長突如其來的「要求省府開徵『投機稅』」的政策宣布,更引發各方關注。

(大紀元記者陳怡然溫哥華綜合報導) 溫哥華的莉莎年初著手在大溫購買一個獨立屋,可沒想她卻只能對狂熱的房市「望而卻步」。

無條件offer搶爆市場

莉莎說,「我的貸款有限,不想壓力太大,就放寬了對社區、房齡、環境等要求,選擇的都是一些我認為一般買家不會喜歡的房子。我想應該會比較容易成交,結果卻讓我非常意外。」
  
她說一次到新西敏去看一個臨街的「閣樓屋」,房子很小,只有一個房間可以放得下床,屋主甚至將閣樓都放置了床墊來住人。於是她盤算這種房子總應該沒多大吸引力吧,結果還沒進屋她就知道自己沒戲了。
  
「由於房子很小,大家只能排著隊進去看房。有幾個人當時就下了offer,其中還有一個是無條件的offer。雖然不知道具體金額,但經紀透露,比我們的預估價至少高出15萬。」
  
列治文的馬文一直就想搬到本拿比居住,他剛剛賣掉中國的一處房產,打算到本拿比買一個獨立屋。馬文專門挑了一個有大麻種植歷史的獨立屋,以為這種房屋不搶手。結果,open house還沒結束,賣家經紀就已收到15個offer,價格比政府估價高出20萬,而且是無條件的offer。
  
無條件offer是房產市場搶房的一種手段,它意味著買家放棄了房貸審批、驗屋、審核一些必要文件、檢查地下油管等保護自身利益的重要權利,即使在地產經紀業界內,都是被格外警告的高風險行為。
  
莉莎感嘆拿到貸款、卻買不到房。馬文說,「除了房貸問題,驗屋、檢查地下油管等問題,都是買家必須考量的,我不會冒這個險。」

莉莎和馬文都詢問過做地產經紀的朋友,朋友們說,中國來的買家經常這麼做,尤其是對溫哥華的獨立屋,搶offer時很瘋狂,地產經紀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中國買家已成輿論焦點

《國家郵報》專欄記者Terry Glavin最近在一篇評論文章中透露,麥當勞地產(Macdonald Realty)公司表示,該公司去年銷售的三分之一房屋是由中國大陸買家買走。

他還在文章中引用《南華早報》駐溫哥華記者伊恩.楊(Ian Young)的估計,以加元計算,2014年溫哥華將近一半的獨立屋成交額來自中國大陸買家。

從線上請願走到街頭抗議

Vancity日前發布最新研究,顯示溫哥華高房價正在迫使年輕人離開這座城市。而卑詩省的各級政府,對於狂熱房市的不作為,令被過高房價趕出住房市場的市民們、尤其是年輕一代,淤積心中的不滿日益升溫。
  
從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抨擊,到向省長簡蕙芝和溫哥華市長羅品信發起線上請願,對房市失望的市民們開始發起一波波的抗議浪潮。

在簡蕙芝公開拒絕限制外國人購屋後,失望的市民們決定從互聯網上走到街頭抗議,計畫於5月24日(星期日)中午,在溫哥華藝術館前集會,抗議大溫難以負擔的房價。

溫市長首次籲干預 要求省府開徵投機稅

雖然溫市議會已開始研討海外投資對房市的影響,但至今沒有結論。

不過,溫哥華市長的態度已經轉變。儘管幾天前,市長羅品信自己剛剛從出售的房屋中獲利20多萬,但市長終於決定正視民眾不滿房價飆升的現實,首次正式要求省府干預房市,還給溫哥華市民一個正常、可負擔的房地產市場。

省長簡蕙芝之前以向海外買家徵稅會傷害本地業主為由,拒絕干預。

移民律師獻良策:非稅務居民課重稅

溫哥華知名移民律師李克倫(Richard Kurland),日前獻上良策。他說受到FBI設局、利用稅務系統成功抓捕黑幫老大的啟發,建議政府用稅務手段、而非限制外國投資,來撲滅溫哥華的房市泡沫。
  
李克倫定期就移民問題推出匯總期刊,其建議常得到政府響應或採納。李克倫不建議加拿大效仿澳洲限制外國人購屋,認為這會損害貿易自由、違反人權憲章。
  
李克倫認為,既然現實中辨別外國投資不容易,那就乾脆由稅務局透過稅務、非稅務居民來區分。他建議房屋買賣中,無論是加拿大公民、永久居民、或是外國人,雙方首先從稅務局獲得稅務居民的證明;如果沒有,就須向稅務局繳納房屋交易總價的25%作為預提稅(withholding tax)。
  
這個建議已獲得多位著名經濟學家的贊同。SFU的退休教授Herb Grubel甚至稱讚李克倫的想法「偉大」,並呼籲公眾支持。

李克倫相信,重稅之下,大溫房市或可降溫。不過他也承認,由於目前並無外國人購屋數據,所以他的建議僅供討論。

學者促政府收集數據 質疑不作為

提到外國人購屋數據,卑詩大學地理學教授萊伊(David Ley)對政府提出質疑。
  
萊伊教授通過多年研究,得出溫哥華地產價格上漲與投資移民數量上升同步的結論。
  
他認為,雖然海外資金推動房市只是一個推測,但卻從多方得到了證實。例如房產經紀談到中國資金投向大溫房市、居民抱怨隔壁物業賣出後一直閒置多年、有猜測非法資金流入大溫房地產、貪官將財富轉出、非法洗錢等。
  
萊伊說:「最大的問題是,儘管這已嚴重影響到本地居民的生活和本省經濟,但從未有人收集過相關數據。政府一直對民眾如此之大的問題置之不理,很不正常。」
  
他強調全球不少房價一樣狂漲的國家或地區,例如倫敦、香港、新加坡,政府都有立法管制海外地產投資。 「至少他們知道有多少海外買家在本地投資,他們來自哪裡。」

所以萊伊認為,民眾應該質疑政府為何不收集數據,而這不難辦到,每一筆物業交易中,都可以了解到誰購置物業,業主居住何處。輕而易舉的就能將海外投資客統計出來,也就能了解到海外投資是否對本地構成衝擊。

國會議員發聲 促查海外購屋數據

本拿比的國會議員肯尼迪(Kennedy Stewart)日前呼籲加拿大統計局和加拿大房貸暨房屋公司(CMHC)調查外國屋主的數量。
  
肯尼迪5月19日接受CBC採訪時說:「聯邦政府實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退出了住房市場,將其留給省和市政級政府自行處置。不過,要想搞清楚房市中、不管是國內還是外國買家的投機倒賣,顯然無人會比加拿大房貸暨房屋公司和統計局更能勝任。」
  
肯尼迪表示,聯邦政府當務之急,是需要在採取行動前,收集這些信息。  ◇

責任編輯:何堅

相關新聞
加拿大房地產市場熱絡溫哥華去年漲幅冠全國
【 地產】溫市中心寫字樓空置率降至4.7%
140億公交大餅刺激大溫哥華房市
加房價近十年幾翻漲一倍  溫哥華區居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