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財長:中共改革遲緩損害經濟

人氣 5

【大紀元2015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前美國財長和前高盛集團主席鮑爾森說,如果中共政府不加快國企改革和改變債務驅動的增長模式,它有風險對經濟造成「真實損害」。

《金融時報》6月14日報導說,過去二十年來,鮑爾森跟中國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包括現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密切合作並頻繁訪問北京。

鮑爾森在訪問北京期間告訴《金融時報》:「直到國企被置於公平競爭的環境之下,經濟某些關鍵領域很難具有市場工作效率。」他說,國企改革行動太緩慢。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到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並且債務高達GDP的250%,國企改革仍然進展寥寥。

作為九十年代中期的銀行家,鮑爾森參與了中國國營巨頭包括中移動的首次公開募股。中移動現在是世界最大移動網絡運營商,在香港上市。

但是中共政府通常保留逾四分之三的股權,不願意允許私營公司涉足所謂的「戰略領域」,更不用說減持佔據經濟制高點的公司的股份。

「就業和增長一定來自於私營領域,」鮑爾森說。「你必須放開諸如金融和能源以及電信等領域,真正開放服務業市場。當他們這樣做,會展現真正的魔力。」

在努力遏制中國危險的債務泡沫的過程中,北京最近首次授權地方政府發行債券,以便再融資約22萬億元(3.5萬億美元)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積累的表外債務。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後,中央政府尋找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等方式來大筆借貸投資基礎設施並支撐經濟增長。

鮑爾森說,地方政府的債務不可持續。他認為「顯然有一些真實的損失」,雖然今天債務仍然可控,但是當局拖延越久,債務將造成越大的損失,並且對經濟造成真實的損害。

前美國財政部長認為,目前北京和華盛頓正在談判的雙邊投資協定是進一步改革的重要潛在槓桿,類似於九十年代末時任中共總理朱鎔基藉用加入世貿組織迫使國企和官僚實施痛苦改革的策略。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夏業良:陸經濟面臨嚴重系統性風險與危機
臺美中專家齊聚掀開中國政經的潘朵拉盒
QE之父伯南克:中國經濟放緩勢在必行
內需外貿都告急 中國經濟進入「困難時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