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量猛跌 全球經濟欲振乏力

人氣 566

【大紀元2015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貿易總量的增長率連續第三年低於世界經濟增長率,同時進出口總量遠低於過去的經濟復甦期。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在1983年。這可能會給未來的全球勞動生產率和生活水準帶來負面影響。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2010年全球經濟在經歷金融危機之後強烈反彈,但貿易量的年平均增長只有3%,是1983年到2008年平均增長率的一半。經濟學者們稱原因有多種,包括中國的產業轉移、國際投資的下降以及2008年危機後沒有主要自由貿易協定生效。製造業不願從遠處採購產品和部件據說也有影響。

觀察家認為,短期之內國際貿易無法再回到以往的常態。在經濟擴張期內,貿易量增長率通常是經濟增長率的兩倍多。比如2006年,全球貿易量增長了8.5%,當年全球GDP增長為4%。但今年,WTO預計將第二次下調其2015年貿易量預測。

荷蘭中央規劃局經濟政策研究所(CPB)的韋南道爾(Paul Veenendaal)表示,世界貿易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略有回升,但是2015年全年僅能增長1%。這大大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的3.3%。

貿易量增長的放緩很大程度上可歸咎於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乏力。一些經濟學者認為,由貿易推動全球化的長期爆發式增長已經走到盡頭。今年頭7個月,美國的出口下降5.6%。8月份韓國的出口額同比劇跌14.7%。與此同時,中國7月的進口同比下跌8.1%,8月更劇跌13.8%。

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國的製造業經濟迅猛發展。前蘇聯的解體擴大了新自由經濟國家的貿易額。在信用充裕的情況下,新興經濟體開始騰飛,許多西方公司開始向低成本國家外包生產製造流程。

2008年金融危機中,因為信用緊缺,全球貿易急劇下跌,全球經濟出現萎縮。後來雖有恢復,但一直未能再次回到快車道。

責任編輯:黃小渝

相關新聞
全球經濟引憂 日股連4黑
全球金融市場動盪 新興經濟體危機揭幕
美股止跌勁揚  Fed升息腳步恐緩
IMF總裁:全球經濟成長較預期疲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